有限空间作业方案范文
一、目的
为了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有限空间作业方案。
二、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本企业范围内所有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和具有有限空间作业行为的部门和岗位,包括但不限于储罐、管道、地下室、隧道、坑道、地窖、井巷、下水道、污水池等封闭或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三、定义与术语
有限空间: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四、组织架构与职责
1.领导小组
组长:企业主要负责人
副组长: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
职责:负责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监督方案实施,协调解决作业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2.作业班组
负责人:班组长
成员:作业人员、监护人员等
职责:负责具体实施有限空间作业,遵守作业规程,确保作业安全。
五、作业前准备
1.风险评估
对有限空间进行辨识,确定其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基本情况。
对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2.作业方案制定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明确作业内容、步骤、安全措施、应急预案等。
3.安全教育培训
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使其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置措施等。
4.个人防护用品与设备
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呼吸器、防护服、防护手套、安全鞋等。
准备必要的检测仪器、通风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等。
六、作业过程管理
1.作业许可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办理作业许可手续,明确作业时间、地点、内容、作业人员、监护人员等。
2.通风与检测
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应持续进行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使用检测仪器对有限空间内的氧气含量、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进行实时监测,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3.照明与通讯
有限空间内应设置符合防爆要求的照明设备,确保作业区域照明充足。
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之间应保持良好的通讯联络,确保信息畅通。
4.作业监护
监护人员应全过程掌握作业情况,确保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
监护人员应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实施紧急救援。
5.作业中断与恢复
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重新进行通风、检测等准备工作。
七、应急预案与处置
1.应急预案制定
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程序、救援措施、救援队伍等。
2.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演练,提高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救援队伍的救援水平。
3.应急处置
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队伍进行救援。
救援过程中应优先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八、作业结束与验收
1.作业结束
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撤离作业人员。
2.验收与总结
对有限空间作业过程进行全面验收,确保作业质量符合要求。
对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完善有限空间作业方案。
九、外包管理
1.外包单位资质审查
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给其他单位施工作业的,应发包给具备国家规定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承包方。
2.全管理协议
与承包方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
3.安全监督与检查
对承包方的有限空间作业过程进行安全监督与检查,确保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作业规程。
十、附则
1.方案修订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更新和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对本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2.方案解释权
本方案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方案生效日期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为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的详细内容,旨在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进行,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请各部门和岗位严格遵守本方案的要求,共同维护企业的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