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2/NUMPAGES2
埃及伟大神庙的搬迁伟业
劳拉?科丽尼尔
(LauraKiniry)
From/ukchina/simp/vert-tra2018年4月25日
图像来源,GETTYIMAGES
位于埃及南部的古老努比亚山谷(NubianValley)有一座依崖凿建的阿布辛贝巨型神庙,神庙深处别有洞天。殿中的高大廊柱上刻着战争场景的艺术浮雕,柱顶的天花板下画着张开翅膀的秃鹫。殿内上下各处的象形文字描述着古埃及第十九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PharaohRamsesII)时代的显赫战功。正是这位法老修建、装饰了这座以宏伟著称的阿布辛贝神庙。神庙外,耸立着四座法老神像,神像面朝日出的东方,目光投向一片清澈通透的湖水。
这着实是值得一看的壮美盛景。然而,若是历史稍被改写,神庙便可能不是今日的模样,而是被湖水淹没。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若阿布辛贝巨型神庙没有被保护起来,维也纳历史中心区、吴哥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上的其他世界历史遗产,只能出现在历史书里。
高端体验式旅游策划公司地理探险公司(GeographicExpeditions,GeoEx)的全球销售总监基汀(KimKeating)说:埃及在保护古神庙群方面做得很好。她还补充道,阿布辛贝神庙内柔和的光线照亮了室内的艺术作品;墙壁上的涂鸦是早期入侵者留下的,记录了埃及被占领的那个时代;整座神庙面朝着一片美丽的湖水,湖面广阔横无际涯,神庙宛如俯视着汪洋大海;壮观无比!
图像来源,FRANSLEMMENS/ALAMY
为了挽救阿布辛贝神庙被湖水吞没的命运,多方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北非的努比亚山谷横跨埃及南部与苏丹北部边境地区,是地处偏远的一片沙漠地带,其间星星点点地分布着棕榈摇曳的绿洲与季节性河流。这里是伟大的尼罗河的重要河段,尼罗河从这里流经阿斯旺,一路奔流向首都开罗。在古代,这是一片财富与资源的沃土,由法老王统治的土地。他们中的多位统治者修筑了金字塔、纪念碑石与神庙,以彰显自身无上的权力。阿布辛贝神庙群,建于公元前十三世纪,建造工期约20年,美轮美奂,屹立至今。在巨型的阿布辛贝神庙旁边还有一座规模稍小的神庙,这是为了纪念拉美西斯二世的王后──妮菲塔莉(Nefertari,另译奈菲尔塔利)而建造的。
基汀说,她第一次亲眼看到这些宏伟的神庙群时惊叹不已。而当她得知这些神庙是20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由一队国际工程专家切割成一块块再分批运送过来组装才移至这里时,她更感觉无比震撼。这群专家将神庙群整体迁移至高出原先遗址60余米的高地上,使他们免遭上涨的尼罗河的破坏。上文中基汀说到的那片湖是纳赛尔湖(LakeNasser),它覆盖的面积高达5,250平方公里,这片水域是努比亚山谷水位上升所形成的水库。五十多年前,这片湖并不存在。
她还说道,这一切完成得如此尽善尽美。我对它的赞叹可谓溢于言表!
图像来源,EMMEPITRAVEL/ALAMY
在拉美西斯二世建造的巨型神庙里,殿内从上到下刻满着象形文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这项努比亚行动计划(NubiaCampaign)开始于1960年。那时候阿拉伯联合共和国(UnitedArabRepublic,是1958年2月1日由埃及与叙利亚联合组成的泛阿拉伯国家,于1961年12月26日解散)当局在阿斯旺城外的尼罗河流域建起一个新的水坝。新的水坝一方面能够提升尼罗河流域的农业灌溉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极大地提高埃及水力发电的产量。但上涨的水位也会使精美的阿布辛贝神庙群在几年内被全部淹没。
为了保护古遗迹,使它们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该机构成立于1945年,其成立之初的宗旨就是为了通过教育、科学及文化来促进各国之间合作,对和平作出贡献,避免世界大战的再次爆发)发起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国际联合救援行动。而正是这次行动促进了世界遗产名录的诞生,也由此保护并推广了目前世界上共1073项文化、自然及复合遗产。
基汀还说道:参观阿布辛贝神庙之前,我完全不知道正是因为它才促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决议。但来了以后我完全能搞懂背后的缘由。这种环境、这段历史……这里就是一个注定令人惊叹不已的地方!
图像来源,LLOYDCLUFF/GETTYIMAGES
尼罗河水坝的兴建导致水位上升,而由此新形成的纳赛尔湖会将阿布辛贝神庙群完全淹没。
但是,这个重大迁移计划的进展并非一帆风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部主任兼世界遗产中心负责人罗斯勒博士(DrMechtildR?ssler)说:这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工程!我很怀疑这个项目搁在今天是不是还能做成,因为会有许多质疑之声,比如这样大规模的工程对地区生态和当地社将会造成何种影响之类。
努比亚行动计划正式开始于1963年11月。由诸多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