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细读、精读、研读.docx
文件大小:40.62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3.46千字
文档摘要

细读、精读、研读

【摘要】由于数学语言的逻辑化、符号化,以及抽象性、严谨性等特点,数学阅读有自己的特殊性。本文通过阐述如何在细读数学教材、精读学科绘本、研读综合杂谈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从而帮助学生积累数学阅读经验,提升数学阅读素养,其终身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经验素养

古往今来,关于阅读有许多名人名言,如欧阳修的“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刘向的“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赵恒在《励学篇》中提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阅读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意义深远。但很多学生认为,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与数学学习关系不大。这显然是一个认知误区。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自主学习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主流方式,而阅读是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自学的核心问题。认知学习论认为,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进程。由于数学语言的逻辑化、符号化,以及抽象性、严谨性等特点,数学阅读有自己的特殊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帮助其积累数学阅读经验,最终提升数学阅读素养呢?笔者总结了三个循序渐进的方法:

一、从细读数学教材中,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课本是学生开展数学阅读的起点,数学课本阅读的核心目标在于“理解”。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其实就是帮助学生用合适的方法理解教材内容,学生如果能把教材读细、读透,就能有助于其数学知识的掌握与解题技能的提高。

1.读“理论概念”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严谨、简洁,数学概念更是言简意赅。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往往会一眼带过,粗心大意。如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中“比例”的概念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在进行课后练习时,有的学生不会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有的学生写成三个甚至更多个比组成的式子,还有的学生只会写比的形式而不会写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总之,花样百出,这就说明学生在阅读概念时不细致。夸美纽斯曾说过: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针对此种情况,教师要在学生阅读概念时给予方法的指导,如在关键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像“比例”概念中“两个比”“相等”“式子”就是关键的地方;让学生举例说一说,同桌互改错例等。通过多次细读,学生就能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对概念的解读也会更加精准。

2.读“条件问题”

数学是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有效阅读题目(包括分析条件信息、明确问题设疑)是解题的关键。有了阅读的经验,学生可能会主动画出题中信息及所要解决的问题,但这些还远远不够,解决问题需要在阅读题目后找到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朱熹曾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要想正确解题,教师必须进一步引导学生养成问题意识,也就是初读题目后带着问题重新阅读。如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有一道习题:小明身高125厘米,体重32千克;小芳身高130厘米,体重40千克。小芳的身高比小明高百分之几?小明的体重比小芳轻百分之几?这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都不止一个,在初读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圈圈画画,明确条件中的四个信息和两个问题,然后从问题想起:求第一个问题需要哪几个条件?“单位1”是什么?如何列式?第二个问题呢?带着问题再次阅读,如此层层分析,读细、读透,还怕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吗?因此,养成问题意识也是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之一。

3.读“符号图表”

符号、图表是数学知识的常见表达形式。这里所说的“符号”包括“+”“-”“×”“÷”四个运算符号,学生在阅读后不仅需要掌握正确选择运算符号进行列式和计算的能力,更需要了解这些运算符号背后的意义,以及符号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里所说的“符号”也包括各种计算公式,如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V=Sh等,学生在阅读时不可死记硬背,应经历猜想、操作、实验、验证、建模、推理等一系列推导过程,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里所说的“符号”还包括各种图形,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在不同的情境中同种图形代表的意义、数据等是不尽相同的,如在苏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材中有时用О代表花朵,有时用О代表小动物,而算式О+О=8中,О又表示数字4,当然有时О就表示圆形……同样,这里所说的“图表”,也包括制表、统计图(表)、思维导图等,读懂图表,学生就能够迅速提取有效信息,形成知识脉络和框架。符号、图表的阅读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阶段,教师必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加强数学阅读意识,从而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二、从精读学科绘本中,积累数学阅读经验

绘本阅读大家都不陌生,这里所说的学科绘本主要是指一些数学方面的书籍刊物,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数学阅读能力,通过阅读数学绘本,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