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乃大?蕴“慧”则通
【摘要】2017年版《义务教育小学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后,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低年级学生年龄偏小,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而大部分科学教师缺乏低年级教学的经验,因而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运用教学智慧,寻找合适的教学策略,更好地驾驭低年级科学教学,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低年级课堂驾驭教学智慧年龄特点
随着2017年版《义务教育小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全国各地的小学低年级相继开设了科学课。然而,对于7岁左右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走出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切都很新鲜,学习心理、理性思维等刚刚萌发。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他们热爱科学,喜欢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探索科学,其间也常伴随着探究过程中的行为失控。因此,在这样一个特殊阶段,如何驾驭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便成了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听课实践,来谈谈低年级课堂的驾驭技巧。
一、面对学生意外的怪招要会宽容,宽容中蕴藏着一颗善良的心灵
低年级学生经常会打岔,他们有什么新想法就会马上表达出来,根本不会在意现在正上课;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现象会持续关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根本不在意此刻教师在说什么;他们还常常犯一些低级的错误,比如损坏器材、相互争斗。
面对学生的这些层出不穷的怪招,教师如果一味地批评、呵斥,乃至惩罚,一般情况下效果不会好。因为这些小错误乃是出自学生的本性,而非故意捣乱。因此,作为科学教师,对待学生这些错误的基本态度就是宽容,包容学生所有的“错误”和“缺点”。
一年级科学课即将开始,笔者走近教室,只听教室里一阵喧哗声,进入教室一看,原来学生们被空中飞行的纸飞机吸引住了,偏偏还有两个男生边笑边手舞足蹈地引领大家看。
“科学老师来了!”有几个学生看到了笔者,教室里面瞬间安静下来。而那两个手舞足蹈的男生,直到一旁的学生用手捅了捅他们,才慌慌张张地停下来。笔者心想这些家伙忘了科学课的上课规矩了,真恨不得马上狠狠地批评他们一顿。但笔者走上讲台后,立刻改变了态度。笔者捡起讲台边的纸飞机,清了清喉咙,笑着说:“举行飞行大赛了!瞧瞧这架飞机折得还是很精致的,你们刚才玩过飞机了,哪些小朋友知道飞机是怎么组成的,你们对飞机到底有多少了解?”学生一听,顿时放松下来。有的说飞机由机身、机翼、机尾组成;有的说飞机的形状像鸟,人类是从鸟这种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发明的飞机。
“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生物有奇特的本领。你們想不想知道?”
“想!”这些学生异口同声答道。课堂进入正轨。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已有知识、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成人完全不一样。因此,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采用的方法可能就不是那么准确,难免会犯错。在我们成人眼里是犯错,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却是无心之错,这体现出他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探索。美国作家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写道:“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像个句号。”入学时,周围新鲜而不知的事物会不自觉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会这样?”这三个问题成了众多学生在探秘科学世界过程中的口头禅。学生们常常会问:“飞机为什么能飞?”“我是从哪里来的?”“金鱼会睡觉吗?”这些问题,在我们成人看来,幼稚甚至还有些可笑。面对类似提问,是采取迂回战术巧妙回避,还是嘲笑或是训斥,都不然。我们需要用一颗包容之心去耐心看待,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可接受方式去解答,保留住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喜爱。
二、面对学生渴望的眼神要有内容,内容中蕴藏着一个广阔的宇宙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学生眼中的问题也在不断刷新。不论是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从满足学生建立科学素养的需求出发,作为科学教师都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
暑假前,某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份关于科学的“STEAM主题菜单”作业。这份菜单是关于科学、数学、美术、音乐学科的。科学学科的“科技天地”板块是这样指导的:可选择到科技场馆进行体验,拍摄精彩的体验照片,记录你的快乐瞬间;还可以通过观看科教节目(比如《加油向未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然后告诉爸爸妈妈你的新发现。
9月,新学期开始,科学课上教师让学生分享自己暑期在科技方面的收获。但是,如此开放的话题对教师提出了高难度的要求。
生:我暑假去了常州恐龙园。
师:嗯,那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两只恐龙在打架。
师:嗯,我想应该是卡通人偶在打架。请坐,很好玩的经历。
生:不是人偶,是恐龙,三角龙。
师:哦,那是恐龙化石。很好,请坐。
生:我去看了恐龙。
师:是在常州的恐龙园里看到的吗?
师:那你要和大家分享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一只长了三个角的恐龙和另外一只恐龙打架。
师:哇哦,这可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经历,那你能再仔细说说当时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