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1
2025黑龙江绥化仲裁委员会招聘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毕业院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有关知识产权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我国,知识产权是著作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以及专利权与商标权的名称
B、知识产权的“知识”是指人的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成果,这种成果无须具有为人所感知的客观形式
C、“知识产权”是外来语
D、“知识产权”的概念、涵义由法律直接规定
答案:B
解析:知识产权的客体必须是人们能够感知的。故选B。
2.禁止在主送某机关的同时抄送发文单位下级机关的文件是()。
A、主送给某下级有关单位的政策性批复
B、主送给平级机关的商治性函件
C、主送给上级机关的请求指示的文件
D、主送给上级机关的报告性文件
答案:C
解析: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对某项工作、问题作出指示,对某项政策界限给予明确,对某事子以审核批准时使用的一种请求性公文,是应用写作实践中的一种常用文体。《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故选C。
3.绩效管理的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的本质区别之一是()。
A、持续沟通
B、实施绩效评价
C、绩效改进指导
D、提供绩效反馈
答案:A
解析:持续沟通是绩效管理的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的本质区别之一。故选A。
4.赵某为索取债务而将李某拘禁于一偏僻的废旧厂房内,然后向其家属要求偿还李某所欠债务10万元,赵某的行为构成()。
A、绑架罪
B、非法拘禁罪
C、绑架罪和非法拘禁罪
D、抢劫罪和非法拘禁罪
答案:B
解析: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犯罪行为。非法拘禁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自由权。而本题并不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只是为了索回自己的财物,因此不构成绑架罪和抢劫罪。故本题选B
5.这篇公文的主要语言风格是()。
A、平实易懂
B、准确生动
C、艰深晦涩
D、庄重周严
答案:D
解析:公文语言有着与其他文章不同的特点,即准确、庄重、平实、简明。作为批复,尤其要做到庄重周严,所以选D。
6.“大兴安岭,雪花飘飘;长江两岸,柳树发芽;海南岛上,鲜花盛开。”这是对王先生在外出差一周时间内拍下的三张景观照片的描写。景观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是()。
A、我国跨经度广
B、我国跨纬度广
C、我国地形复杂
D、距海远近不同
答案:B
解析: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因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纬度不同的地方,太阳照射的角度就不一样,有的地方直射,有的地方斜射,有的地方整天或几个月受不到阳光的照射。因此,各地方的太阳高度角不同,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就不一样,气温的高低也相差悬殊。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大兴安岭位于我国北方地区,长江位于南方亚热带地区,海南岛位于我国南方热带地区,由于纬度位置不同,所以景观不同。故选B。
7.下列选项中,符合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是()。
A、甲交通肇事后因害怕被现场群众殴打,逃往公安机关自首,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B、乙交通肇事致使被害人当场死亡,但误以为被害人没有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
C、丙交通肇事致人重伤后误以为被害人已经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导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D、丁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转移至隐蔽处,导致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答案:C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一款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逃逸行为必须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脱离现场的目的必须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以下两种情形不应认定为逃逸:(1)交通肇事后,肇事者已通过电话等方式报警,由于惧怕被害人亲属殴打而逃离事故现场,这种情况,不应按交通肇事后逃逸来处理。其目的是为了避免被害人亲属对自己造成人身伤害,而不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2)存在不能抗拒的原因,不能抗拒的原因消失后,又投案的,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例如,被告人张某在交通肇事后,立即让随行的人员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当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发现被害人已经死亡。此时被告人张某也负伤在身,其家人将其送往医院,到达医院后,其委托亲属向公安机关报案。该案就不应认为具有逃逸行为。A项错误,属于不应定位为逃逸的一种情形。B项错误,被害人的死亡不是因逃逸致人死亡。C项正确,被害人的死亡是因为丙逃逸导致死亡。D项错误,丁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