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洛阳市直遴选面试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题)
1、法院按照法律规定对被告从轻判处,被媒体曝光后,群众认为应判死刑,认为法院判决不公。你怎么看?
【答案】:题中现象暴露了我国群众在法理与人情之间以及中国传统道德认知之间的矛盾。虽然我国的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很多人法律意识淡薄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国的法制建设任重而道远,这也给我国的执法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群众的不满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我认为造成这种不满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我国民众的法律意识淡薄。在传统的人治过程中我国的传统道德以及一些约定俗成的理念根深蒂固,很多人法律意识淡薄。很多民众只是对法律有概念,但是具体的法律条款却知之甚少。第二,我国部分执法部门在执法的过程中缺少公开透明,面对群众的质疑又不做任何告知,这会引起很多群众的负面猜想。第三,由于部分执法部门在执法的过程中出现了冤假错案以及徇私枉法,使群众对执法部门失去了信心,造成执法部门在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力下降。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阻碍了我国民主的进程,还有可能使政府工作失去群众基础。所以我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解决此问题:首先,政府要通过媒体以及相关渠道加大对人民群众法律法规的宣传,提升民众的法律意识。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普法宣传以及在各个教育环节中增加一些简单的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的课程。其次,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过程中公开的力度,在保护被告和被害人隐私的同时也要保证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和知情权,政府主管部门还要不断完善公开透明用制度规范,增加其强制性。再次,政府要规范和引导媒体在对事件报道的过程中,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的理念,坚决抵制为了迎合受众而对事件夸大夸张的报道,如若发现,严惩不贷。最后,我们的执法者一定要强化执法理念,在执法过程中一定要公开、公平、公正,绝不徇私枉法,正确处理好舆论、民愤与严肃执法和执行党的死刑政策的关系,排除不合理干扰,坚持罪刑法定和宽严有度,坚守好法律的底线。
【解析】题目分析本题为综合分析类社会现象题,聚焦于法院依法从轻判处被告后引发群众不满这一现象,考查考生对法理与人情、法制建设等方面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提出解决问题措施的能力。现象本质这种现象折射出我国群众在法理与人情以及传统道德认知上存在矛盾,同时也反映出我国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法制建设任重道远,对执法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群众的不满还会影响政府公信力。原因分析1.民众法律意识淡薄:在传统人治观念影响下,传统道德和约定俗成的理念深入人心,很多民众虽有法律概念,但对具体法律条款了解甚少。2.执法缺乏公开透明:部分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信息不公开,面对群众质疑又不做解释,易引发群众负面猜想。3.执法公信力受损:部分执法部门出现冤假错案和徇私枉法现象,导致群众对执法部门信心下降,公信力受损。影响分析这些问题会严重阻碍社会发展和民主进程,使政府工作失去群众基础。解决措施1.加强普法宣传:政府通过媒体等渠道加大对群众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定期开展普法活动,在教育环节增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课程,提升民众法律意识。2.增强执法透明度:执法部门加大执法过程公开力度,在保护相关人员隐私的前提下,保障群众的监督权和知情权。政府主管部门完善公开透明制度,增强制度的强制性。3.规范媒体报道:政府规范和引导媒体秉持公平公正理念进行事件报道,抵制为迎合受众而进行的夸大、夸张报道,对违规行为严惩不贷。4.强化执法理念:执法者强化执法理念,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执法,不徇私枉法,正确处理舆论、民愤与严肃执法和执行党的死刑政策的关系,排除不合理干扰,坚持罪刑法定和宽严有度,坚守法律底线。
2、面试热点:养老新模式—异地养老能否推广
【热点背景】
“之前我们一家三代都住在北京,房屋面积有限,我不想给孩子们添负担,3年前开始选择养老机构。北京不少养老院每月价格在1万元左右,而在距北京230公里的河北泊头,价格不到北京的一半,服务质量也不错,我就在这儿安家了。”91岁的北京老人王素贞说。
与王素贞一样选择到河北养老的京津老年人有很多,河北廊坊、沧州、唐山、承德等临近京津、交通便利的地方纷纷建设养老机构,以“医养结合”、价格较低等吸引京津老人。
【模拟试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北京、天津的老年人选择在河北的养老机构安享晚年。对于京津冀破局异地养老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越来越多的北京、天津的老年人选择在河北的养老机构养老,是我国养老模式的一种新探索,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养老压力,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能否全面推广,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河北的养老机构之所以能够吸引京津老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第一、相同服务质量下,河北养老机构收费更加便宜,性价比更高,配套设施也很完善。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