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NUMPAGES3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构造地貌的形成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甲处()
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
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
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
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
解析:1.B2.A第1题,化石是保存在沉积岩中的动植物遗体或遗迹。读图可知,①是沉积物;③是大理岩,属变质岩;④是花岗岩,属岩浆岩,都不可能找到化石。②是砂岩,属沉积岩,可能找到化石。故选B。第2题,读图可知,甲处岩层受挤压下凹形成向斜,A正确。甲处岩层没有发生断裂错位,B错误。甲处岩石为砾岩,是沉积岩,C、D错误。
重庆地区地下水热资源丰富,上涌的温泉热水中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及有益化学成分,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碳酸盐岩是重庆地区主要的热储层,富含蒸发盐类、天青石矿和溶解性较强的氟、硼、溴以及可溶性硅酸盐类;碳酸盐岩出露区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沿背斜两翼深循环,获得来自深处的热流加热后上升汇集(如图),汇集处温泉钻井初期多自流热水。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温泉最可能位于()
A.向斜槽部 B.背斜顶部
C.向斜两翼 D.背斜两翼
4.与虚线内地下水流向一致的是()
A.岩层走向B.地表海拔C.盛行风向D.岩浆流向
解析:3.A4.A第3题,根据材料中“汇集处温泉钻井初期多自流热水”及图示地下水的流向,可以判断图中温泉多位于向斜槽部(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槽部压力大,有助于自流温泉出现)。故选A。第4题,地下水的流向受地下含水层走向的影响,因此岩层走向与地下水流向一致。故选A。
某地质研究小组在一处被铲平的矿区地面进行地质调查,得到下表数据,经分析确定该地段为褶皱构造。据此完成5~6题。
地点
a
b
c
d
e
f
g
h
y
检测方向
西北―→东南
岩石年龄/百万年
680
760
520
450
290
300
490
570
670
5.该地段中部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
6.该地段的地壳曾受到()
A.朝向西南、东北方向的水平拉伸
B.来自西南、东北方向的水平挤压
C.朝向西北、东南方向的水平拉伸
D.来自西北、东南方向的水平挤压
解析:5.B6.D第5题,材料信息表明,经分析确定该地段为褶皱构造,而地垒和地堑为断层构造,因此排除C、D。表中数据表明,e地段岩石年龄最年轻,向两侧逐渐变老,由此判断该地段中部的地质构造是向斜,A错误,B正确。第6题,根据表中数据信息判断,西北、东南为该地向斜的两翼,则向斜向东北、西南方向延伸,由此判断,该地段的地壳曾受到来自西北、东南方向的水平挤压力,B错误,D正确。水平方向拉伸不会形成褶皱,排除A、C。
某沿海地区因工程建设需要,对土地进行开挖平整,形成了一个人工水平面,且出现清晰的地层露头(如图)。经专业人员考证得知,图示地层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呈上升趋势。受水平挤压影响,先后发生了褶皱和断层,断层的东北一侧相对上升。开挖前地表主要被甲地层覆盖。据此完成7~8题。
7.开挖时发现P处岩石与周边不同,P处的岩石是()
A.玄武岩 B.花岗岩
C.砂砾岩 D.石灰岩
8.开挖前图示区域属于()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解析:7.B8.C第7题,由图文材料可知,图中出现清晰的地层露头,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而P处的岩石不具有层理构造,不属于沉积岩,砂砾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C、D错误;根据材料“开挖前地表主要被甲地层覆盖”可知,P处岩石埋藏在地下,可以确定P处岩石是岩浆侵入形成的花岗岩,而非岩浆喷出或流出形成的玄武岩,B正确,A错误。第8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地层新老关系为“中间新、两翼老”,应为向斜;因为向斜地层两翼向上张开,上宽下窄,东北侧地层相对收窄,因上升所致,属于向斜;开挖前地表主要被甲地层覆盖,应该是向斜谷。综上所述,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