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1.褶皱与地貌
读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C三处的地质构造名称,并说明理由。
;(2)图中岩层1~6的新老关系,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由老到新)。
(3)A的地貌类型是背斜谷,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受外力侵蚀作用形成谷地;B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受挤压力,因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
(4)良好的储水构造是___;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是____;有泉水出露的是;适合开挖隧道的是____。(填字母)
;2.断层与地貌
(1)断层:在过强的压力或张力作用下,岩体发生_______,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______。
(2)类型与地貌: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产生的地貌各不相同。
;地堑;二、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
读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补全板块名称。
(2)板块之间有哪两类边界类型?图2中,海沟、海岭分别属于哪一类边界?
提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海沟属于消亡边界,海岭属于生长边界。
;(3)板块上覆于熔融的_________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间的相互运动主要有相向、______等形式。
(4)板块内部相对_____,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2.板块运动与地貌(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现象)
(1)为什么地中海面积在缩小,而红海面积在扩大?
提示:地中海面积在缩小是因为其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红海面积在扩大是因为其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2)为什么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一带多火山、地震?
提示: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3)为什么非洲大陆地势起伏较小,而美洲大陆西海岸地势起伏大?
提示:非洲大陆位于非洲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美洲大陆西海岸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命题视角(一)褶皱与断层及其相应的地貌
演绎法学习
一、褶皱和断层的比较
;?
判断
方法
?;构
造
地
貌;二、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理解。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在背斜建隧道
;[典例](2024·湖北高考)四川盆地西南缘严重缺水区地下水多咸水。该区砂岩与泥岩(含盐多)交替分布,具有“丘坡补给、谷地排泄”的特点。研究发现,地下水排泄条件好,盐分不易积累,发育淡水;反之则发育咸水。下图示意不同丘坡地下水排泄条件。据此完成(1)~(3)题。;(1)据图分析,下列情况中,地下水排泄条件最好的是()
A.顺向坡,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有地下水出露地表
B.顺向坡,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无地下水出露地表
C.逆向坡,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有地下水出露地表
D.逆向坡,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无地下水出露地表
(2)图中所示的四个钻孔中可打出淡水的是()
A.甲B.乙C.丙D.丁
;(3)为保证水质优良、水量充足,该区地下水开采的最优策略是()
A.在断裂带附近开采
B.在不同岩性区域均匀开采
C.在含泥岩地层开采
D.在井深较浅处分散式开采;[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当顺向坡中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时,含水层的地下水易汇聚在谷地中,形成泉水出露地表,利于地下水排泄,A正确;当顺向坡中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地下水不容易出露地表,不利于地下水排泄,B错误;一般水流方向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动,所以逆向坡无论岩层倾角大小,都没有地下水出露地表,不利于地下水排泄,C、D错误。第(2)题,由材料可知,地下水排泄条件好,盐分不易积累,发育淡水。甲、乙钻孔位于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的顺向坡,地下水排泄条件好,可能打出水,但甲钻孔所在含水层在谷底有泉出露,排泄条件优于没有泉出露的乙钻孔所在含水层,且甲在咸淡水界线之上,可打出淡水,A正确,B错误。丙、丁钻孔位于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的顺向坡,地下水排泄条件差,且均在咸淡水界线之下,地下水盐度较高,C、D错误。;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断裂带位于逆向坡,无地下水分布,A错误;泥岩含盐较多,所含水分为咸水,在不同岩性区域均匀开采会浪费人力、物力,还容易打到咸水,水质较差,不是最优策略,B、C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咸淡水界线之上为淡水,故井深较浅处为淡水(水质较好),分散式开采能够提供充足水量,D正确。
[答案](1)A(2)A(3)D
;命题点全训
题点(一)褶皱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读
如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三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