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砖砌围墙施工方案.doc
文件大小:27.23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2.55千字
文档摘要

砖砌围墙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砖砌围墙施工首先要对工程概况有清晰的认识。需明确围墙的位置、长度、高度以及使用功能等。例如是用于住宅小区的边界防护,还是工业厂区的分隔等。了解当地的地质条件、气候环境对围墙施工的影响,如在软土地基地区可能需要特殊的基础处理,在多风地区要考虑围墙的抗风能力。

二、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

-砖: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砖材,如普通烧结砖或多孔砖。砖的强度等级应达到规定标准,外观应平整、无裂缝、无缺棱掉角等缺陷。

-水泥:一般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强度等级要根据围墙的设计要求确定。确保水泥有合格的质量证明文件,且在有效期内。

-砂:中砂为宜,含泥量不能超过规定值。砂的颗粒级配要良好,这有助于保证砌筑砂浆的和易性。

-其他材料:如拉结筋(一般为钢筋),用于增强墙体的整体性;还需要准备适量的石灰膏等外加剂(如果有要求)。

2.机具准备

-施工机械:如砂浆搅拌机,用于搅拌砌筑砂浆。搅拌机应性能良好,能够保证砂浆搅拌均匀。

-工具:瓦刀、大铲、托线板、线坠、卷尺、水平尺等。这些工具是砌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瓦刀用于砌筑操作,托线板和线坠用于控制墙体的垂直度,卷尺和水平尺用于测量墙体的尺寸和水平度。

3.人员准备

-组织专业的砌筑工人队伍,工人应具备相应的砌筑技能和经验。同时,配备工长、质检员等管理人员,确保施工过程的有序进行。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使他们熟悉施工图纸、施工规范和质量要求。

三、基础施工

1.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图纸,在施工现场放出围墙基础的边线。使用经纬仪或全站仪确定围墙的轴线位置,然后用钢尺量出基础的宽度。放线要准确,误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2.土方开挖

-按照基础边线进行土方开挖。如果基础较浅,可以采用人工开挖;如果基础深度较大,则可能需要机械开挖(如小型挖掘机)。开挖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开挖深度,避免超挖。一般应预留10-20cm的土层,用人工进行清底,以保证基底土的原状性。

3.基础处理

-如果基底土质松软,需要进行基础处理。常见的处理方法有换填法,即将软弱土层挖除,换填强度较高的材料(如砂石)。还可以采用夯实法,使用蛙式打夯机或压路机对基底进行夯实,提高基底土的承载力。

4.基础砌筑

-基础一般采用水泥砂浆砌筑。砌筑前,先将基底清理干净,洒水湿润。按照设计要求的基础尺寸和砌筑方式(如条形基础的砌筑层数、宽度等)进行砌筑。基础的砌筑要保证灰缝饱满、墙体垂直和平整。

四、墙体砌筑

1.墙体组砌方式

-常见的砖砌墙体组砌方式有一顺一丁、三顺一丁等。一顺一丁的组砌方式是一皮顺砖与一皮丁砖相间,上下皮垂直灰缝相互错开1/4砖长。这种组砌方式墙体整体性好,外观整齐。

2.砌筑操作

-砌筑时,先在基础顶面上铺一层砂浆,然后将砖按照组砌方式进行砌筑。砖要放平,灰缝厚度应均匀一致,一般为8-12mm。使用瓦刀将砂浆填满砖缝,并且要保证灰缝饱满,严禁出现透明缝、瞎缝等质量问题。

-墙体砌筑过程中要设置拉结筋,拉结筋的间距和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拉结筋沿墙高每500-600mm设置一道,两端植入墙体或柱体中。

3.墙体垂直度和平整度控制

-每砌筑一皮砖,都要用托线板和线坠检查墙体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允许值(如每层墙体垂直度偏差不超过5mm)。同时,用2m靠尺检查墙体的平整度,平整度偏差也应在规定范围内。

五、墙体顶部处理

1.压顶施工

-墙体顶部一般设置压顶,压顶可以采用混凝土压顶或砖砌压顶。混凝土压顶的厚度和配筋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时,先支设模板,然后浇筑混凝土,振捣密实,保证压顶表面平整。砖砌压顶则要注意砖的排列方式,保证美观和稳定性。

2.防水处理

-在压顶与墙体交接处应进行防水处理,防止雨水渗透到墙体内部。可以采用抹水泥砂浆泛水的方式,泛水的高度和坡度要符合要求,确保排水顺畅。

六、装饰工程(如有)

1.墙面抹灰

-如果需要对围墙墙面进行抹灰,首先要清理墙面,去除灰尘、污垢等。然后进行基层处理,如浇水湿润墙面。抹灰时,分层进行,一般分为底层、中层和面层。每层抹灰厚度不宜过厚,底层抹灰主要起粘结作用,中层抹灰起找平作用,面层抹灰则要保证表面平整、光滑。

2.墙面涂料或贴面

-如果采用涂料装饰墙面,在抹灰完成后,要对墙面进行砂纸打磨,使其表面光滑,然后涂刷涂料。涂料的颜色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果是墙面贴面(如瓷砖贴面),要先进行瓷砖的预排,保证瓷砖的排列美观,粘贴时使用专用的瓷砖胶粘剂,确保瓷砖粘贴牢固。

七、质量控制与验收

1.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对砖、水泥、砂等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