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程施工
1钢筋加工
(1)钢筋加工前,由专业工程师编制钢筋制作方案和钢筋配料表,并向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2)按照设计图纸,编制钢筋下料单,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表面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粒状和片状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3)所有钢筋制品由合格的专业人员制作,并对加工的产品、加工设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巡查;对加工人员的操作进行考核。
(4)特殊部位和曲线形钢筋按1:1的比例在制作台上放出大样;现场技术人员对加工者进行现场指导、验收。
(5)钢筋弯曲成型采用钢筋弯曲机,钢筋的弯制和末端弯钩均严格按设计加工,弯曲后平面上没有翘曲不平现象,不能对钢筋反复弯曲。
(6)钢筋切断和弯曲时要注意长度的准确,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需符合表1的规定。
表1钢筋加工允许偏差
控制项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箍筋的内净尺寸
±5
(7)钢筋加工成半成品后,经质检人员检查合格后,要按类别、直径、使用部位挂好标志牌,并分类堆放整齐,由专人管理,放置在方便运送至使用部位的地方;对检查不合格的产品返工、返修或作报废处理。
2钢筋连接
(1)结构构件的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钢筋焊接前须按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工,焊接工艺及质量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12)的有关规定执行。当接头采用接驳器时,接驳接器必须是经深圳建委等有关部门批准认可的合格产品,并经现场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接驳器质量检验按《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的相关规定执行。
(2)用电弧焊焊接Q235级钢板和HPB300级钢筋时采用E43型焊条,焊接HRB335、HRB400级钢筋时采用E50型焊条。
(3)为保证钢筋接头的连接质量,并基于保护防水层的考虑,钢筋接头尽可能地安排在加工场内连接;对于必须在现场连接的,可根据现场条件采用机械连接、焊接和人工绑扎相结合来施工。
钢筋焊接使用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以及接头使用的钢板和型钢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加工时连接钢筋以电弧焊为主。
电弧焊焊接机械性能见表2。
表2钢筋电弧焊焊接机械性能与允许偏差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1
抗拉强度
符合材料特性指标
每个接头(每批抽3件)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1-2010)
2
受帮条沿接头中心线的纵向偏移
0.5d
1
用焊接工具和尺量
3
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弯折
≯4度
每件(每批抽10%且不少于10件)
1
4
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
0.1d且≯3
1
5
焊缝厚度/宽度
0.05d/0.1d
2
6
焊缝长度/咬肉深度
-0.05d/0.1d
2
7
焊接表面上气孔及夹渣数量
在2d长度上
不大于2个
2
直径
不大于3
(4)钢筋连接时的具体要求
1)钢筋的接头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位置大于10d。
2)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要相互错开。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35d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若该区段在受拉区内,接头的受力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积不超过50%。
3)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能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4)绑扎接头保证搭接长度不小于35d,搭接时,中间和两端共绑扎三处,并必须单独绑扎后,再和交叉钢筋绑扎。绑扎接头受拉区不超过25%。
3钢筋安装
(1)板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定位钢筋位置→预留墙、柱及预留孔洞位置→绑扎板下部及纵梁钢筋→设置垫块→放置马凳→绑扎底板上部钢筋→设置定位框→插墙、柱预埋钢筋→基础底板钢筋验收。
1)清理模板后,根据图纸要求,预留墙、柱以及预留孔洞的位置。然后在模板上弹出板、和梁的主筋位置。
2)因为板的钢筋为双层双向钢筋,所以先绑扎板的下层钢筋。下层钢筋先铺纵向钢筋,再铺横向钢筋。弯钩朝向要保证下层钢筋的弯钩朝上,上层钢筋的弯钩朝下,不得倒向一边。
3)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下层钢筋网铁丝绑扣丝头应朝上伸入板内,不能接触到防水保护层。
4)摆放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用砂浆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每1m左右距离梅花型摆放。
5)底板上筋采用钢筋马凳固定,钢筋马凳放在下层下铁钢筋之上,马凳采用Ф25钢筋制作,间距1500mm。马凳形式如下图所示。
图1马凳形式图
马凳高度=板厚—上下钢筋保护层—板下层下铁钢筋直径—板上层上、下铁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