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旋挖桩基础施工探讨
1建筑工程旋挖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1.1准备工作
1.1.1工程人员的准备
工程技术人员对工程建设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施工单位实际施工之前,对施工人员进行考察,筛选出技术水平符合施工要求的工程人员。首先要对每一位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水平相关的考核,确定工作人员可以处理施工中的问题,并且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施工任务,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的过程,监管人员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让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去操作,及时发现工作人员施工中的问题,保证工作人员可以正确进行施工作业。
1.1.2施工条件的准备
除了在工作人员方面要做好准备外,还要准备好施工条件。一是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要在实际施工之前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确定质量没有问题之后再先进行调试工作,观察机械设备是否可以正常运行。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检修,确保可以将其应用在实际施工中;二是要对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测,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证旋挖桩基础施工可以顺利完成。另外,还需要对使用的施工材料进行检验,确保质量合格后才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并且,要将施工材料放置在安全的地方,按照规格类型进行放置,为工程的顺利施工做好准备。
1.2泥浆池和泥浆的制作
泥浆的作用是:可以对钻孔水位高起到较好的稳定作用,也能较好的预防钻孔时孔壁坍塌,介于其极度重要性,必须高度重视泥浆池和泥浆的制作。(1)要确保泥浆指标性能满足钻孔的施工要求,在实施旋挖钻孔成桩过程中,应尽可能的采取膨润土进行制作,且在进行搅拌时,必须使用专用的搅拌桶,完成搅拌后再将泥浆倒入泥浆池内。(2)考虑到泥浆比重对于孔壁稳定性和坚固性的影响,比重如果较小,护壁根本不能阻碍坍塌,但如果比重太大,又更易堵塞泥浆泵,从而影响到混凝土的更换,导致成桩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3)内壁必须具备良好的防水性,所以在制作泥浆时,尤其要注意确定位置,在不影响灌注、施工和运输的前提下,尽量使泥浆池靠近桩位。
1.3埋设护筒
通过埋设护筒能够有效保护桩孔,防止钻孔坍塌,同时也确定了桩体实际位置。通常采用钢制护筒,合理设计护筒内径,为保证护筒的刚度,还需在指定位置焊接箍筋,提升整体刚度。由桩体位置引出轴线端点,护筒中心竖直线与其保持一致,平面误差不得超过5cm,倾斜度偏差控制在1%以内。结合施工现场实际地质条件确定护筒埋设深度,若地表土层较为松软,护筒应深入坚硬土层0.5m以上,待护筒达到设计深度之后,分层回填黏土,并组织施工人员夯实。护筒顶部高出地表100~200mm左右,采用锤球或水平尺检查护筒垂直度。
1.4旋挖钻斗的改进
在旋挖钻孔成桩技术中,钻斗是最重要的一项机器,一般的旋挖钻孔中会有大量沉渣,不易甩出,致使钻孔堵塞,加大清孔难度,妨碍后期工作。对此,需对钻孔进行改进。经过筛选,一般使用的钻机是双开门旋挖钻斗,齿刃前角为450°,内外钻杆采用自动内锁互扣“铠”式钻杆。通过齿条可彼此啮合,增大单位钻齿平均受力,导致沉渣堵塞,甩土困难。为此可将切削刃的前角改为30°,有效解决甩土困难问题。这是由于切削刃角度表小,单位钻齿平均受力减少,从而加快沉渣从钻孔的排除。
1.5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
钢筋笼的制作流程较复杂,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与施工规范进行。为提高钢筋笼支撑作用,通常在钢筋骨架中增设环形的加劲钢筋。在制作钢筋笼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根据钢筋骨架的间距合理设置加强肋筋宽度;在箍筋上穿上圆形的混凝土预制块,为避免钻孔发生坍塌现象,需根据实际情形,对入孔的垂直度进行调节。
1.6混凝土灌注
在旋挖钻孔成桩施工中,采用导管提升法灌注混凝土,所选用的导管材料应保证内壁光滑、内径一致,且接口严密,防止出现浆液渗漏现象。导管管节通常为2~3m,在混凝土灌注施工之前应进行试拼,合理控制导管组装后的轴线偏差,应保持在10cm以内。以孔深及工作平台高度为依据,确定导管实际长度,导管底口与桩孔底部保持30~40cm的距离,在接头处采用丝扣型接头,避免出现松动现象。随后检验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对于质量不达标材料应及时清退出场。在导管顶部的漏斗中注入混凝土,坍落度保持在18~22cm左右,且和易性良好,防止堵塞导管,待混凝灌注面达到设计标高之后,方可停止施工。
2施工注意事项
2.1加强安全管理
对于旋挖钻机来说,因其具有较重的质量与体型,对此即需要保证现场具有良好的平整性以及宽敞性,且在土地硬度方面能够满足施工要求,且需要做好现场机械、高空坠物以坍塌事故的发生,避免因这部分情况的出现对施工安全产生影响。在施工过程当中,施工人员也需要注意钻头侧齿情况,如果经过检查发现侧齿存在损坏情况,则需要及时做好新侧齿的更换,避免因封闭不严导致损失问题的发生;
2.2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