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让阅读因思辨而精彩.docx
文件大小:41.74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4.21千字
文档摘要

让阅读因思辨而精彩

张姣君?朱舟

【摘要】自古以来,我国就高度重视思辨在学习中的重要价值。思辨与学生的阅读,存在着彼此统一、相互关联的关系。只有真正激活学生的思辨意识,将学生的思维融入阅读体悟过程之中,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本文提出要把握问题本质,在思辨中培养创造意识;关注思维历程,在思辨中丰富认知体验;依托对话引领,在思辨中迈向文本深处;利用冲突质疑,在思辨中培养批判意识。

【关键詞】阅读本质思辨发展对话引领认知体验

所谓“思辨”,即在思维中辨析,在辨析中思维。自古以来,我国就高度重视思辨在学习中的重要价值。孔子在《论语》中就曾经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积极倡导要将学习和思维结合起来;《礼记》中也曾经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可见,思辨与学生的阅读彼此统一、相互关联。

一、把握问题本质,在思辨中培养创造意识

很多学生,尤其是阅读素养不高的学生,往往会陷入“有力使不上”的尴尬,即不知道该怎么思辨,既没有思辨方向的引领,也没有思辨策略的支撑,更缺乏思辨路径的铺陈。而学生的思辨一般都是从原始性的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巧妙地利用核心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认知从原始层面,逐步迈向全新的领域,继而历练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创造性。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小马过河》,是一篇经典故事文本。这篇课文之所以能入选统编版语文教材,除了这个故事中蕴藏着深刻的道理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故事中的一些细节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资源。鉴于此,本文在课后第三道习题中,以课文内容中提炼出来的观点,要求学生说说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并阐明自己的理由:①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②在小马看来,河水既不浅也不深,这说明老牛和松鼠都撒谎了;③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④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这样的习题设置,基于课文内容中的细节,但又不拘泥于信息的照搬,而是在原本信息内容的基础上,侧重于学生“依据信息提炼观点”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学生思维创造性的重要资源。受传统教学理念的禁锢,很多教师在教学这篇经典课文时,一般都会将重点设定在老马那段意味深长的语言中,当然这是整个故事的精华,是学生要从这个故事中明白的道理,但对即将进入第二学段的学生而言,创造性思维意识的培养,更应该成为重中之重。纵观这样的练习设置,所有的问题都不是指向单一、范畴逼仄的信息类问题,而是侧重于训练学生从信息内容中形成观点和认知的能力,具有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便于学生创造性认知的形成。比如“在小马看来,河水既不浅也不深,这说明老牛和松鼠都撒谎了”,学生在形成自己的判断时,不仅要呈现所谓的观点,同时要明确自己的思考过程:三种动物,面对相同的一条河,却产生了三种明显不同的观点——老牛认为河水浅,松鼠认为河水深,而小马则认为河水不深也不浅。

学生对这一现象形成的观点,其本质就涉及个体性认知标准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就体现在,其能够从不同动物眼中的标准出发:老牛体格强大,自然认为水浅;松鼠体形较小,自然认为水深;而小马体形居中,自然就认为河水不深也不浅。不同的视角,决定了不同的标准,就形成了不同的看法。因此,老牛和松鼠撒谎的观点,自然也是不成立的。

二、关注思维历程,在思辨中丰富认知体验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每个学生又是具有鲜明特征的主观个体,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原始经验和生活阅历,这就决定了每个学生的思辨状态和意识,有着较大的差异。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则需要把握学生的具体学情,了解学生在思辨状态中可能出现的障碍点、疑难点,进而有针对性地设置支架,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多元地理解文本,形成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引领学生的思辨活动朝着更为广阔的认知空间进发。

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为例,从故事中感受西门豹的人物形象,已经成为教学这篇课文的“必选动作”,但很多教师只引导学生的认知停留在概念化、标签化的层面上,比如“聪明机智的西门豹”,就直接鸣金收兵。事实上,学生获取的只有一个词语,而对西门豹究竟“聪明”在哪里、“机智”在何处,自然也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即便有所表达,一是关注范畴受限,只能在逼仄的空间中,颠三倒四地重复表达;二是认知相对肤浅,直接从语言信息中得出“聪明机智”的结论,而缺乏思辨过程。

鉴于此,教师不妨组织学生重新潜入课文学习之中,尝试从文本的细节信息中,探寻能够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要求学生从作者创作表达的角度思考,让学生的思辨经历从文本内容轮廓到认知体验,最后回归语言输出的整个过程。此时,学生不仅从“惩治恶人”板块的言行之中,捕捉到西门豹在对付巫婆、官绅头子和官绅们时的聪明,感受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精妙。还有的学生突破了原有认知的局限和障碍,联系了“调查民情”和“惩治恶人”,敏锐地发现:西门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