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及实施路径.docx
文件大小:42.58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4.76千字
文档摘要

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及实施路径

【摘要】作业是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反馈的交汇,既是对课程教学的检验,也是自主学习的延伸。新发展理念下的数学作业应具有知识巩固、个性需求、社会应用及评价反馈等功能。作业设计应着眼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数学情感的培养,体现多样性、差异性、实效性和发展性等特征。教师可以通过聚焦情感体验、聚焦具身学习和聚焦学科素养的调研性、体验性和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作业有效设计实施路径

一、数学作业的定位与价值取向

作业既是课堂学习效果的巩固和延伸,也是诊断与完善教学过程的必要手段,更是作为成长共同体的学生群体的学习情感展示的平台。教师要发挥作业的正向价值,体现其全面育人的功能。

(一)实现检验学习效果的功能

检验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是否真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表达和眼高手低的学习状态。需要通过课后必要的多样化作业加以验证,体现知识与能力、思维与情感的统一。检验是作业最基础的知识巩固功能。

(二)实现满足个性需求的功能

教师布置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的合理、弹性的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更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滿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的数学学习体验。

(三)实现促进拓展应用的功能

课堂教学是“举一”,作业拓展是“反三”,有效的作业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能推动数学与生活的关联,实现延伸应用,进而可以发现新方法、新思路、新体验。

(四)实现提升评价反馈的功能

作业是学习效果和习惯的展示,积极完成作业可以让学生养成预习、复习的良好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起到助推作用。通过作业反馈,可以评析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分析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和寻找作业设计的增值点。

二、数学作业设计的着眼点与特征

数学作业的设计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情感需求和长远发展。教师要切实剔除低质、低效、机械的作业,真正减轻学生对作业的恐惧心理,让学生真正悦纳作业,把完成必要的作业视为能让自己发展、成长的必然学习过程。

(一)精心选择作业内容,体现多样性

传统的数学作业一般以推理演算为主,采取书面作答的形式,而精选作业就要避免单一性,增加灵活性和趣味性,注重拓展学习资源,丰富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作业的数量上要精简,减少不必要的预习、巩固作业,以防降低学习效率;在作业的质量上要反复推敲、优中选优,设置梯度作业,做到有的放矢,以免走向机械刷题的误区;在作业的形式上要体现多样性,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如可以适当采取画、做、演、说、读、玩等作业形式。

(二)精准针对不同学生,体现差异性

7~12岁的儿童处于发展塑造期,男女生的爱好、智力、情感需求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设计作业时,教师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实际,以其“最近发展区”为出发点,设计多层次弹性作业结构,坚持“教师推荐、学生选择”的原则,真正让学生拥有自主发挥的空间。如对基础比较弱的学生,建议在校内完成书本基础题即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推荐一些和授课内容关联性较强的拓展性题目;对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跨学科的长线研究性专题;等等。

(三)精确校正课堂教学,体现实效性

作业对教与学的过程和结果具有诊断矫治功能。学生的作业必须由教师亲自批改,而且每天至少要对20%的学生进行面批,以便真实地了解学生的作业效能。通过作业批改,教师反思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拔高或者降低了学习要求,是否偏离了教学目标,是否满足了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进而发现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把控教学方向,彰显教学实效。

(四)精细反馈作业情况,体现发展性

作业是学生表达、分享学习情感的媒介,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作业书写的整洁度、正确率折射出学生学习的状态。教师对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可以统一讲评,体现共同体学习的力量;对个性问题,必须单独反馈、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保护他们的隐私。在对学生的反馈过程中,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收获,通过长期有效的作业反馈,既可以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业发展变化,体现学习的过程性和增值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持久关爱和学习过程的快乐。

三、数学作业设计的实施路径

(一)聚焦情感体验:设计展示数学内涵的调研性作业

任何学科的学习,只有汇聚情感、真情投入,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学习成效。数学不是简单、冰冷的数字符号,其背后更多体现的是思维和文化的核心。调研作业的实施,可以让学生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触摸到数学文化的内核,增强数学学习的情感。

1.寻找数学生活应用之美

数学即生活,只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数学的印记,体会数学的外显美和内涵美,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进而产生学好数学的欲望。如在学完“圆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去体会生活中的圆形美学,去思考“一中同长”的含义,去寻找圆和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