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渗透到音乐教学实践之中,有效提升了教师的音乐教学水平。音乐教育不仅要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更要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本文就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究,为促进学生美学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鉴赏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學校的音乐教学也受到广泛重视。但是,也有部分小学的音乐教学比较肤浅,有的教师认为音乐课只要教学简单的歌曲即可,或者以大合唱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形式,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独立探索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差距甚远。其实,小学音乐教师必须严格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中采用多维度、创新性的教育思维,对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找到有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独立探索意识的方法与途径,努力实现音乐教学目标。
一、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意义
1.可以促进学生各科学业全面发展
学生各科学业学习的均衡性、全面素质发展的教育模式是我国目前所推崇的,该模式中的“美育”中即包含音乐鉴赏能力,通过鉴赏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陶冶情操,进而形成崇高的人文情怀与理想追求。此外,音乐教育也可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音乐来帮助学生牢记精美绝伦的古诗词,提升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灵动性。
2.可以加强学生情感教育
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十分必要。而音乐中蕴含丰富的情感,如果学生在接触音乐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不仅可以更好地甄别音乐作品,提炼出情感元素,而且还可以更好地理解情感、感受生活,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提升内在涵养,以及对事物的审美能力。可见,音乐鉴赏能力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工作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所以,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从小培养十分必要。
二、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音乐教育理念落后于形势发展
受以往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影响,有少数教师只是一味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迫接受教育。有些音乐教师讲课时方式较为古板,如仅采取大合唱的办法教音乐。另外,还有部分学校的音乐课程教学很难正常开展,主要原因是音乐课不是考试科目,其他考试科目的教师会占用音乐课,所以,根本谈不上进行关于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
2.教学器材的投入不够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行各业都加大了设施投入,教育行业也一样。但有些学校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够,主要还是注重语文、数学、英语教学器材的投入,原因就是音乐课不是考试科目,所以不重视,缺乏器材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有学校索性取消音乐课。在缺少音乐教学器材的情况下,教师要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就缺少了必要的手段和有效途径。
三、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最佳动力,因此,在音乐鉴赏课程中,应该花足够的精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即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这门课程,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无穷的魅力,真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逐步向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方向推进,提升学习音乐的效果。
小学高年级学生大多喜欢当下的一些流行歌曲,教师应该就此因势利导,在上课时选几首当下流行的歌曲适时播放。如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兰亭序》等流行歌曲,不仅有动听的旋律,而且还非常具有民族特色,歌词也很“中国风”——是对古诗词进行了二次加工,但又兼具现代曲风。学生听课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探索的欲望也会被有效激发,从而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为了让学生掌握应有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不仅要抓好课堂教学,还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外学习空间,允许学生将流行音乐纳入学习内容,但要求学生在听完这些音乐后在课堂上谈感受,与其他同学分享。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有益的补充,让学生对经典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之中所蕴含的一些关键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时代进步了,音乐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变化,教师更应积极更新教育理念,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第一,为了达到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要求,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完善、专业化音乐教学的魅力,并从中受益。例如:在教唱歌曲《摇篮曲》时,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备课,在上课时先讲清歌词的大意,然后讲述母亲边唱边揺孩子睡的那颗慈母之心,让学生对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将民族歌曲《摇篮曲》与流行歌曲《酒醉的蝴蝶》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民族歌曲与流行歌曲有一定的区别,但均具有艺术魅力,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第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民族音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