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比想象中凸显概念的数学本质
徐鹏阳杨美
【摘要】“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无限延长是射线和直线的重要特征,小学生理解此特征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将静态的教材转化为动态的学材,经由对比、想象,抽象出几何概念,凸显概念的数学本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模型数学本质
一、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自然引入线段
师:同学们都读过《西游记》,相信不少同学都特别喜欢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孙悟空一起来学习数学知识。孙悟空要从花果山到蟠桃园摘桃子,土地公公给孙悟空指出三条路。如果你是孙悟空,你会选择哪条路?(出示图1)
生1:我选第二条路,因为这样走最快。
生2:我也选第二条路,因为第二条路没有那么弯,长度比较短。
师:孙悟空觉得第二条路还是太长了,你能设计一条最短的路吗?
生:我认为应该把两个点连起来,画一条直线。
师:你们同意吗?他的意思是画一条直直的线连接两点。仔细观察,两点之间这条最短的路,其实是我们学习过的什么知识?
师:还能找到更短的路吗?(学生摇头)看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作两点间的距离。
【设计意图】创设趣味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选出合适的路,并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设计一条最短的路”。借助几何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进而自然引出两点间的距离概念,为接下来在线段的基础上认识射线与直线做铺垫。
(二)操作表征,建立知识联系
师:孙悟空沿着最短的路到了蟠桃园,为了感谢大家,拿出了自己的宝贝——金箍棒。现在你们就是孙悟空,你喊“变”,金箍棒就会发生变化。
(动画演示金箍棒一段无限延长)
师:看清楚了吗?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不停地喊“变”,金箍棒会怎样变化?想象好了就把眼睛睁开。想不想再让金箍棒变一变?
(动画演示金箍棒两端无限延长)
师:如果一直变下去,你能想象出金箍棒的变化吗?可以一边想一边用手势比画一下。金箍棒不仅能变长、变短,还能变粗、变细。现在金箍棒变成了一条线段。你能将刚刚头脑中想象出的变化,在线段上表示出来吗?
师:下面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想法。(依次展示图2、图3)
生1:因为金箍棒是向右边一直变长的,所以我将线段往右边延长,并且标了个箭头,表示往右边一直延长。
生2:金箍棒一直向右变长,所以我在后面画了省略号,表示可以向右无限延长。
师:无限延长是什么意思?谁听懂了?
生1:无限延长就是没有端点拦着它,没有限制。
生2:无限延长就是可以一直延长,不停地延长,没有尽头。
师:看来同学们理解了无限延长的含义,我们再来看这幅作品。(展示图4)
生:我也是将这条线段向右边无限延长,但我觉得不需要画省略号,只要不画出端点就可以了。
师:不画省略号也能表示无限延长吗?
生:可以,因为他是把线往右边画的,肯定是向右延长。而且他刚刚说了没有画端点,就没有东西挡着,所以可以无限延长。
师:比一比三幅作品,虽然同学们表示变化的方式不同,但有什么相同点?
生1:画的都是直直的线,而且都是向右边延长。
生2:我觉得他说得不够准确,三幅图都是向右无限延长,不过有的是画箭头和省略号,有的是不画端点。
师: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射线。用一种规范、简洁的方法来表示射线,你会选哪幅作品?
生1:我选图4,因为这幅图不用画省略号和箭头,看上去更简洁。
生2:我也选图4,因为这幅图能表示出向右无限延长,看得更清楚。
师:你们都同意吗?那将自己的作品修改一下,同时想一想金箍棒第二次的变化该怎样调整?
生:第二次金箍棒是朝着两边无限延长的,所以我就朝两边画,表示两端都可以无限延长。(展示图5)
师:你们都同意吗?比一比,这两次变化有什么不同点?
生:第一次是一端无限延长,第二次是两端无限延长。
师: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直线。
师:将直线与线段、射线比一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
生1: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是直直的线,不同点是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生2:它们的不同点是线段是固定不动的,射线一端可以無限延长,直线的两端都可以无限延长。
生3:线段的长度是可以测量的,射线和直线长度都是无限的,没法测量。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直的线,它们的端点数各不相同。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而今天认识的射线与直线的长度是无限的。
师:孙悟空穿越到了图形王国,遗失了他的金箍棒。这时他遇到两个妖怪的攻击,你能帮孙悟空选出称手的兵器,同时击倒这两个妖怪吗?(出示图6)
生:我选直线。因为一个妖怪在左边,一个妖怪在右边。直线两端都能无限延长,所以可以同时击倒两个妖怪。
师:为什么不选线段或射线呢?
生:因为线段的长度只有2米,打不到妖怪。射线只有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