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单元整体作业的创新设计
【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作业设计要围绕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师要科学设计单元作业,作业的内容、难度和数量等要符合单元学习目标总体要求,实现学科育人。小学英语单元整体作业是一种以“项目化设计”为载体,具备融合性与实践性的作业模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经历了综合实践、思维碰撞、情感体验等过程,实现对语言的深度学习,促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双减”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一、单元整体作业的内涵意义
(一)找准着力点——细化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而形成的,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单元整体作业通过发挥作业中蕴含着的生活、体验、交往等方面价值,探索更深层的学科作业内涵,继而改变以往脱离语境的知识本位样态的机械操练,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去感受、体验、实践,进而实现主题意义探究最大化。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着眼于学生本位的个性化发展,细化核心素养这一焦点问题,将知识巩固和技能发展融入作业设计的主题、语境、语篇和语用之中,促进学生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发展,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迁移创新、评价与反思,从而实现对语言的深度学习与情感升华。
(二)厘清发展线——聚焦单元大观念
小学英语以“单元化”实施教学,对应单元化产生的单元系统作业设计在实践中自然形成与之对应的育人评价模式。一线教师无论是教学还是进行作业设计,都要厘清单元知识主线,以围绕主题的学科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提高为依据,为学生搭建体验、实践和素养成长的平台。教师有意识地从大单元整体的视角系统地思考如何设计作业,任务目标指向性明确。
(三)拓宽辐射面——协同校家社育人
对教师和学生而言,完成单元类作业是一次彼此沟通、互相影响、共同成长的过程。学生作为“新态型”单元类作业的执行者,从知识本位向能力、素养转化,在单元作业体验中,通过身临其境的实践与体验,提升学科学习能力。同时,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在获得学习成就感的同时,教师可以适当调控,以期获得同频的双向发展。单元类作业设计可以助力减负增效,提高学生“学”的品质。教师作为作业的设计者,在设计环节,可以融合社会人文、日常生活等,设计复习巩固类作业、拓展延伸性类作业、综合实践类作业等,拓宽作业的辐射面,以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培养新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单元整体作业的创新案例
英语教师要依据单元学习目标和内容,对学习材料进行开发、选择、重组、加工和评价,以期实现单元作业设计最优化。本文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3Ahealthydiet为例,简要阐述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创新实践案例。
(一)学习内容从文本走向生本
教师重新搭建教学支架,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Unit3Ahealthydiet第一课时,教师设计作业时注重“互动与活动”,有机融合德育教学,推进多模态下的整体单元作业设计。在文本感知阶段,教师巧妙引入有趣的歌曲,在拓展有关食物词汇的同时又进行了健康与非健康食物辨析。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了一份调查父母健康生活与否的问卷,由浅入深,深化主题。教师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在作业中,学生感受到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家忙于工作学习而疏忽了健康饮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与体验,学生能够真切体会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建构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道德认知,实现全面发展。
(二)作业品质从零散走向系统
教师对作业模式进行全方位优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作业的高效性。如在六年级下册Unit3Ahealthydiet第二、第三课时作业设计中,教师紧紧围绕课时目标创设任务语境,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解类任务中获取、梳理有关健康饮食的知识,并能建立知识间的关联。在作业设计中,教师抓住主题,对文本内容进行二度开发,有梯度地设计“望、闻、问、切”啄木鸟项目任务,让学生基于文本主题进行辨析、写作,旨在引导学生对主题意义进行系统性的领悟,基于文本高于文本,设计超越文本的创造性延展活动,从而升华主题意义,训练和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深度学习的能力。
(三)学生思维从肤浅走向深入
教师转变课后作业设计形式,突出趣味性、生活化、层次性、实践性等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复习,促进他们英语素养的不断发展。如在六年级下册Unit3Ahealthydiet第四课时的作业设计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从单元作业设计到思维能力提升,巧妙地将语言、思维、文化融于一体。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设计食物“金字塔”环节融入独特的创意,改变形状和内容,并设计一个专属于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