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小学英语作业创新设计的策略探索.docx
文件大小:41.14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4.14千字
文档摘要

小学英语作业创新设计的策略探索

【摘要】设计契合学生主体特征、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是“双减”政策对作业设计提出的明确要求。英语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为了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地,践行因材施教理念,切实满足英语教学需求,教师要立足学生认知实际和学习需求,以作业设计为切入口,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杜绝重复性、机械性作业。多样化的选择形式彰显了生本理念,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让高品质课堂生成成为可能。

【关键词】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因材施教

作业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发挥着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作用。然而传统作业形式相对固化,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作业的作用大打折扣。作业无法吸引学生,其本身的价值自然难以彰显。从提质增效的角度出发,对作业设计重新考量,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教学需要关注的重点。全面缩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教师要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从内容和形式上优化升级,使作业真正成为课堂的有效助力。

一、趣味诵读,激发学生感知兴趣

语言学科学习离不开读。读是一种借助声音将语言呈现出来的学习方法,是学生感知知识最有效的途径。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读对英语学习的助推力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必须将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布置作业多以书面作业为主,很多教师认为写出来的内容,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其实不然,如果书写不能启发学生思维,其价值也就无法显现。相对于写,学生对读更感兴趣。教师不妨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设置趣味化的诵读活动,以读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

读是学之始。在读的助攻下,作业设ad754af4532807fe32c9a7991f364dc3cf2ead6bc18479dfa8dd2372ae39f06b计才更具趣味性。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2Anewstudent中涉及的内容是以对话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既然是对话,定然涉及诸多人物,采用读的形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在个人读、合作读、小组竞赛读中,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朗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语感,促使他们对语言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教师以多种形式的读为切入点,给学生带来的触动是深刻的。朗读结束后,教师趁热打铁,布置诵读任务:“Canyouplaymultiplerolesandshowthecontentofthestory?”这个任务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极具挑战性,学生被趣味化的任务形式吸引,积极参与诵读活动。为了更好地呈现作业,教师让学生将作业上传到班级平台,同时为作品编上序号,借助网络优势,以不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竞赛,选出票数最多的十幅作品。诵读本身就已经融入了学生的情感,再辅助以竞赛游戏,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参与热情极高。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诵读型作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学生诵读热情的激发也需要助推力。设计作业时,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将信息技术资源与诵读作业相结合。小学生爱表现,对新鲜的作业呈现形式异常感兴趣,参与热情极高。趣味化的诵读活动唤醒了学生的语言感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感知、内化。

二、手工制作,整合学生创新思维

思维的调动需要感官参与。“双减”背景下的作业布置必须改变抄抄写写的单一化形式,以实践转化为主,唤醒学生的多重思维。实践性作业是集观察、操作、分析于一体的作业形式,它没有统一的格式限制,呈现形式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教师可以在作业设置上进行创新,根据手工制作具有形象具体的特点,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灵活、自由的氛围中,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并将独特认知融入手工制作中,增加作业含金量。

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感官,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半,作业设计也是如此。在学习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1Goldilocksandthethreebears后,教师根据这一单元学习内容的特点,布置了手工制作任务:“Thestoriesinthetextbookarereallyinteresting,buttherearemanycontents.Canyoumakethembyhandaccordingtotheillustrationsandshowthecontentsofthestory?”相对于传统背诵、默写课文的作业形式,学生对手工制作任务更感兴趣。接到任务后,他们兴趣盎然,很快进入作业状态。教材中的故事内容较为复杂,虽然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文本学习,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缺乏对重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在设置作业时融入了手工制作任务,实现了与学生兴趣的结合。在手工制作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不得不再次深挖文本,对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