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复习的策略研究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对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学习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因此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复习难度越来越大。为响应“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课后复习的负担,教师需要不断发展、构建新型的复习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复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关键词】基础知识自主复习以生为本
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师要避免实施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应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更好地复习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应钻研教材,优化课堂复习结构,加强对学生读、说、写的基本训练,从而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一、指向目标,教学有法
我们要用一种专业化管理来促进教师精神的培养,通过新的教学模式,既规范教师的教学内容,又规范学生的学习内容,这就是目标导向法。教师如何实施目标导向法呢?教师应该钻研教材,根据教学重点设计题型。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等转换为练习题,规划好教学内容,不随意教授。例如,五年级阶段目标是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00个,会写常用汉字220个。对于这部分汉字的复习,除了以常规的“听写词语”的方法,教师还可以出示相关的题型演练,如“下列加点字读音有错的一项”“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形近字、同音字的选择”“改正错别字”“成语填空”等。在这类题型中,教师要结合学情,有针对性地选择题型、题量,选择一些高频或易错的字词训练。下面是师生课堂复习时做的题型: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实践练习发现,本题学生的错误率达到了一半以上。错误的原因一是没有掌握一些多音字的用法,如多音字“挨”表示“靠近”的意思时应该读第一声“挨(āi)近”,“强”表示“不是心甘情愿的”时读第三声“勉强(qiǎng)”;二是学生平时就容易读错一些词语。
指向目标的教学要求教师最大程度地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复习计划,达到规范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课堂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
二、直面问题,引导学习
小学阶段基础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背诵课文,背诵不仅是语言积累和学习的重要途径,还有益于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记忆力。在小学阶段,学生背诵的检测主要是“按课文内容填空”的书面练习。在复习时,除了常规的练习题以外,让学生自己出题、其他学生答题的形式,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发掘学生自主复习的潜能。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望,突出表现为喜欢问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直面问题,学会学习。
(一)创设情境,强化基础
在情境中教学,扫清了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带来的障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有益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常规的复习课堂机械、单调,缺乏一定的活力,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复习基础的知识,也应该包含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发掘、判断,让每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才是对语文新课标提出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贯彻和实施。针对学生认为复习课比较乏味的一项“梳理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次“课文内容大比拼”活动。
主持人(生):以下是抢答题,请填空,直接说出答案,不需重复问题—那()的蓑毛,()结构,()的长喙。
生1抢答: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
主持人:回答错误。
生2抢答:雪白,全身的流线型,铁色。
主持人:回答错误。
生3抢答:雪白,那全身的流线型,那铁色。
主持人(生):恭喜你,回答正确,加1分!
学生做此类填空题,最容易添字、漏字、改字,在这样的活动情境中复习,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又让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类型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运用的条件以及变式,从而灵活迁移运用所学知识。
(二)整合积累,综合运用
只有夯实基础,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基础知识需要一定的语言积累,而语言积累主要包括语言材料的积累、语言规律的积累、语言典范的积累三方面的内容。根据这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积累方法:(1)随文摘录法,如生字词的积累、课文优美语句的摘抄;(2)记录生活素材,如让学生记录身边亲人、朋友的有意义的故事;(3)趣味积累法,如按照描写景物进行积累,如春夏秋冬,图文并茂,便于理解、记忆;(4)加强朗读、背诵法,如范读、分角色读、齐读等。运用这些积累的方法,夯实基础知识后,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复习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以上积累的方法重新导向知识的运用,如可以让学生积累有关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以下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