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撇》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直撇》作为小学书法三年级下册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基础笔画教学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书法学习进程中,学生在前期已系统学习了横、竖、点、撇等基础笔画,对书法的基本书写姿势、执笔方法和运笔技巧有了初步认知。直撇相较于之前学习的平撇、短撇,其形态更为舒展、长度更长,书写时对笔锋的控制和力度的把握要求更高。这一笔画在众多汉字中频繁出现,如“夫”“天”“失”等,掌握直撇的书写方法不仅是对基础笔画知识的深化,更是为后续学习复杂汉字结构奠定坚实基础,有助于学生提升对汉字整体形态和比例的把控能力,感受书法笔画的韵律与美感。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书法学习的基础巩固与能力提升阶段。经过前期的书法学习,他们已经养成了较为规范的书写姿势和执笔习惯,能够运用毛笔书写一些简单的笔画和汉字,对书法工具的使用也较为熟练。然而,直撇的书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直撇的形态要求笔画挺直且略带弧度,行笔过程中需要保持力度的稳定和速度的均匀,同时在收笔时要做到干脆利落、出锋尖锐,这些都需要学生具备更精细的控笔能力和对笔画形态的准确把握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识别直撇的形态特征,理解其在汉字结构中的作用;熟练掌握直撇的书写要领,包括起笔、行笔、收笔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规范、流畅地书写直撇;学会书写包含直撇的常见汉字,如“夫”“天”“失”等,掌握这些汉字的间架结构,使书写的汉字结构合理、比例协调、美观大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临摹等方法,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和对笔画形态的分析能力;在反复练习和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控笔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让学生逐步掌握书法书写的基本技能;通过小组讨论、作品互评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书法审美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书法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耐心、专注、严谨的学习态度;通过展示和评价学生的书法作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让学生体验到书法学习的乐趣,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直撇的形态特点和书写要领,能够规范书写直撇;理解直撇在汉字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学会书写包含直撇的典型汉字,把握汉字间架结构的规律。
2.?教学难点
在书写直撇时,精准控制笔锋,做到起笔有力、行笔挺直且略带弧度、收笔尖锐利落,使笔画形态优美;在书写包含直撇的汉字时,合理安排直撇与其他笔画的位置关系,确保汉字整体结构协调、重心平稳,体现书法的美感与韵律。
五、教学准备
1.?教具
毛笔(中号兼毫)、墨汁、宣纸、砚台、毛毡、书法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书法教学视频、磁性田字格黑板贴、教师示范作品、红色标记笔(用于标注笔画重点)。
2.?学具
毛笔(中号兼毫)、墨汁、宣纸或书法练习纸、砚台(或小瓷碟代替)、毛毡、铅笔、橡皮、书法练习本。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一组包含直撇的汉字图片,如“夫”“天”“失”等,以及自然界中与直撇形态相似的事物图片,如笔直的松枝、宝剑的轮廓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大家看看这些汉字中的直撇,它们像什么?和我们之前学过的短撇、平撇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对直撇的形态特点有初步的认识,从而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直撇》。
(二)新授
1.?认识直撇
教师在磁性田字格黑板贴上用毛笔示范书写直撇,边写边讲解:“同学们,直撇就像一条笔直的丝带,略带一点弧度。它起笔时要稍微重一些,行笔过程中保持平稳,力量均匀,收笔时要快速撇出,形成一个尖尖的笔锋。”同时,用彩色粉笔标注出直撇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运笔轨迹,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直撇的形态。
2.?书写要领讲解
教师通过PPT展示直撇的书写步骤分解图,详细讲解书写要领:
起笔:毛笔轻轻落在田字格的右上方,笔尖轻轻接触纸面,向右下方稍微顿笔,形成一个小小的“点”。
行笔:顿笔后,笔锋迅速向左下方行笔,行笔过程中要保持笔锋垂直纸面,力度均匀,速度适中,使笔画挺直且略带自然的弧度。
收笔:当笔画达到合适长度时,笔锋快速向左下方撇出,收笔要干净利落,出锋尖锐。
讲解过程中,教师多次示范书写,强调每个步骤的关键动作和注意事项,如起笔要果断、行笔不可弯曲、收笔要迅速等。同时,对比错误的书写方法,如起笔过轻、行笔歪斜、收笔拖沓等,让学生更清晰地掌握正确的书写要领。
3.?观察与比较
教师展示几个不同写法的直撇,其中有规范的写法,也有存在问题的写法,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直撇哪些写得好?哪些写得不好?不好的地方在哪里?应该如何改进?”邀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加深学生对直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