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以线造型,情趣共生.docx
文件大小:40.27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3.05千字
文档摘要

以线造型,情趣共生

【摘要】线条是一种神奇的符号。在古今中外的很多美术作品中,我们能够欣赏到大量以“线造型”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作品,也充分感受到富于变化的线条所产生的独特艺术魅力。儿童“线造型”写生是以生活为素材,以线条的形式美感为目的,在写生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所感所想,用自己的理解表现画面,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

【关键词】循序渐进方法引领多样评价

线条是一种神奇的符号。在古今中外的很多美术作品中,我们能够欣赏到大量以“线造型”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作品,也充分感受到富于变化的线条所产生的独特艺术魅力。“线造型”写生对于小学生来说,看似有一定难度,但由于低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空间感知及线条表现能力,如果在中高年级继续进行有效的写生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眼手协调能力,而且符合学生从装饰线描到写实表现自然过渡的绘画规律。

近年来,我校在无锡市中小学生“线造型”比赛中屡创佳绩,“牵一根线条去散步”的校本特色教学也应运而生。作为负责辅导中高年级“线造型”写生的教师,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也有了一定的思考,下面就谈谈儿童“线造型”写生的培养策略。

一、循序渐进,感受线条的变化

1.依据学情,精准定位

中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较低年级已经有了明显提升,他们已会用线勾勒事物的基本轮廓并进行适当的装饰。高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具象思维得到迅速提高,已有能力描绘立体的事物以及表达多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并能很好地表现细节部分。依据中高年级学生的不同情况,目标定位也必须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并呈螺旋上升态势。

一种是同一素材的不同阶段水平的递升。如教学《鞋》一课时,笔者根据学情,引导中年级学生初步感知线条的变化,用大胆而富有变化的线条表现鞋的轮廓,鞋上的图案,区分鞋不同结构的表现方法;而在高年级的写生中,笔者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遮挡关系,教会学生如何用线条的粗细疏密变化来区分不同鞋的质感和特征(见图1和图2)。

另一种是在原有基础上接触新的事物,以提高写生水平。中年级美术教学主要以学生身边熟悉的、固态的静物写生为主,这样比较容易观察和表现,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接受水平。高年级美术教学以复杂的人物和风景写生为主,其中,头发、服装和手的细节刻画,树木花草、亭台楼阁的巧妙穿插,静动态的合理运用等,都应成为高年级的学习重点。

2.对应年段,合理选材

艺术来源于生活。“线造型”写生对象应该以学习、家庭、社会生活中真实的事物、景物、人物等为主。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选材应有不同的要求。

中年级“线造型”写生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写生练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素材一般为生活常用物品,如伞、鞋子、围巾、帽子、花瓶、水果、书包以及玩具等。画自己身边的物品,学生们感觉更加亲切有趣,写生练习的情绪高涨。

高年级学生,则要求表现出写生对象的结构和质感,体现出写实美,并能通过线的巧妙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除了画熟悉的人物,如家人、同学和老师,还可以写生自己家里的厨房、书房、餐厅、老房子、周边的公园小区等。这些素材不但有机整合了美术书本上的教学内容,更勾连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很好地点燃学生的创作激情(见表1)。

成尚荣先生曾说过:“儿童研究是我们的第一专业。”因此,学生“线造型”写生既定的目标、所选的素材,都应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对接。作为教师,一定要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精准定标,合理选材,设计阶梯式的学习内容,促使学生在每一堂课、每一阶段,拾级而上,产生获得感和成就感。

二、方法引领,凸显线条的张力

针对“线造型”写生中容易出现构图视角定式化、表现手法过于简单化或复杂化等问题,笔者试着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解决构图的重难点,合理运用线的组织来反映物象的空间、结构和质地,从而让写生作品更具表现力。

1.善于观察,学会取舍画面

“线造型”写生作品首先要解决构图定式化问题。构图要大胆、肯定,有取舍。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细致观察,然后用勾线笔直接作画,对于复杂的画面,构图的重难点要有所突出而非面面俱到。如在教学“花卉”写生时,笔者试着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视角来近距离观察,从整体入手,先塑大形,考虑把主体的花和叶定在什么位置,再解决难度较大的花叶的构图,细腻地表现花和叶的遮挡关系,最后刻画茎、蕊等细节。学会取舍,会让作品既有层次,又不失灵动,且富有美感(见图3和图4)。

2.巧于用线,体会不同变化

不同的线条具有不同的特质。教师要根据不同物体的特点,巧妙地使用各种线条。精致的细线可以更好地表现花叶上的纹路、蔬菜瓜果上的细节等,粗重的直线可以表现门窗、桌椅的边框等,衣服和窗帘上的起伏,则要用柔和的曲线来表现。当然,还要借助不同的线条来表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人物”写生,要注意人物弯曲柔和的头发,服装的褶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