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秋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
文件大小:22.4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5.98千字
文档摘要

2025秋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新生由幼儿园步入小学,面临学习与生活的重大转变。此阶段学生好奇心旺盛,对新环境充满探索欲,但规则与自我管理意识薄弱。从认知角度看,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概念理解困难。在人际交往中,部分学生自我中心明显,合作意识有待培养。家庭背景的差异,使得学生在行为习惯、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上各不相同。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已接受启蒙教育,有一定知识储备与行为规范;而部分学生则需从基础学起。因此,教学需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节奏,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教材按主题单元编排,共设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助力学生适应新身份与校园生活;第二单元“过好校园生活”聚焦校园日常,培养积极校园生活态度与良好行为习惯;第三单元“养成良好习惯”从作息、饮食、礼仪等多方面引导学生养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第四单元“我们讲文明”强化文明意识,培养文明行为,促进学生社会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各单元内容循序渐进、紧密相连,构成有机整体,全方位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

(二)教材特点

生活性: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取如上学、校园活动、家庭生活等熟悉场景与事例,使学生产生共鸣,感受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的意义,明白知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活动性: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实地参观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品德,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综合性:整合道德、法治、生活等多方面教育内容,避免单一知识传授。注重知识间相互渗透与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养。

趣味性:采用生动有趣的呈现方式,如色彩鲜艳的插图、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朗朗上口的儿歌等,符合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与兴趣取向,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学习。

三、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一年级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使其初步树立正确价值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具备基本生活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具体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学校生活的热爱与向往,积极适应小学生角色转变。

培养爱国情感,尊敬国旗、国徽,热爱祖国。

树立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团结友爱的意识,感受人际交往的快乐。

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乐观面对困难与挑战。

行为习惯

遵守学校与班级规章制度,按时上学,遵守课堂纪律。

养成良好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时间。

培养文明卫生习惯,如不乱扔垃圾、勤洗手、保持环境整洁。

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在不同场合表现出文明礼貌行为。

知识技能

了解学校环境与设施,熟悉校园生活基本规则与要求。

认识国旗、国徽等国家标志,知晓其含义与象征意义。

掌握简单人际交往技巧,学会与同学、老师友好相处。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学会自我保护基本方法。

过程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精神。

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应变能力与决策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助力学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融入校园环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强化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涵盖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等方面。

传授基础道德与法治知识,如爱国教育、规则意识教育、安全教育等。

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将知识内化为行为准则与价值观念。

(二)教学难点

如何针对一年级学生特点,采用生动有趣、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抽象道德概念与法治观念。

怎样突破学生个体差异与家庭背景影响,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与发展,尤其关注学习困难与行为偏差学生的转化。

如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教育合力,确保学生在不同环境中接受一致教育引导,巩固与强化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将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做到知行合一,在复杂现实情境中坚守正确道德判断与行为选择。

五、教学措施

情境教学法:创设丰富教学情境,如模拟校园场景、生活场景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知识应用。借助图片、视频、实物展示等手段增强情境直观性与感染力,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交流、实践,加深对知识理解与掌握。

活动教学法:精心设计多样化课堂活动,如游戏竞赛、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注重活动组织与引导,确保活动有序开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榜样示范法:在教学中树立榜样,如讲述英雄故事、身边好人好事等,让学生学习榜样优秀品质与行为。教师以身作则,在言行举止上为学生树立良好道德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