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0吃饭有讲究》教学设计
项目
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为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一课。由“饭前要洗手”“听听食物的诉说”“餐桌上的礼仪”“我在餐桌上”四个板块构成。“饭前要洗手”板块强调饮食卫生对健康成长的关键作用,引导学生养成卫生习惯;“听听食物的诉说”让学生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差异,明确全面、均衡营养的重要性,以及有毒、有害食品的危害;“餐桌上的礼仪”借助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掌握家庭餐桌基本礼仪;“我在餐桌上”聚焦饮食安全、健康、文明等核心问题,促使学生改变不良饮食行为,培养良好饮食习惯。通过这些板块,全方位引导学生认识吃饭中的各种“讲究”,为养成良好习惯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吃饭有一定生活经验,但在吃饭礼仪和健康饮食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多数学生虽知道饭前洗手,但洗手方式可能不正确或不认真。家庭饮食习惯差异大,导致学生在吃饭过程中挑食现象普遍,对饮食安全意识淡薄。不过,此年龄段学生好奇心旺盛,对故事、游戏等活动兴趣浓厚,有利于通过多样化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学习和改进。
课标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需知晓饭前洗手的卫生常识及要求,初步掌握合理膳食、营养均衡的科学饮食方式,了解饮食安全基本知识,熟悉家庭基本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饮食习惯,使其了解个人卫生饮食习惯与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紧密关系,形成生命安全与健康意识,塑造自觉选择健康饮食行为的品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树立卫生、文明、节约的饮食观念,养成良好饮食与个人卫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健康饮食行为。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要熟练掌握正确洗手方法,深刻认识吃饭注重安全、健康、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实现营养均衡,熟知并践行餐桌礼仪。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动,克服不良饮食习惯,长期坚持养成卫生、健康的饮食习惯,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教学法
1.讲授法:讲解饭前洗手原因、食物营养知识、餐桌礼仪等内容,系统传授知识。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不良饮食习惯危害、解决挑食办法等,促进思考与交流。3.实践法:让学生实践正确洗手、模拟餐桌场景,巩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4.直观演示法:运用图片、视频展示细菌、食物营养搭配、餐桌礼仪等,增强直观感受,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含细菌图片、洗手视频、食物营养介绍视频、餐桌礼仪动画等。
2.洗手用品,如肥皂、毛巾,用于现场演示。
3.模拟餐桌场景道具,如餐具、食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动画视频《不洗手的小熊》,小熊饭前不洗手,吃饭后肚子疼。提问:“小朋友们,小熊为什么肚子疼呀?”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指出小熊肚子疼是因为饭前没洗手。
设计意图:以生动有趣的动画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兴趣,自然引出饭前洗手话题,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二、饭前要洗手(10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手上细菌的高清图片,讲解手上细菌种类多,易引发感冒、拉肚子等疾病,强调饭前洗手重要性。播放正确洗手方法视频(七步洗手法),边播放边同步讲解每个步骤。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细菌图片,直观感受细菌危害。认真观看洗手视频,跟随视频学习七步洗手法动作。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清晰认识饭前洗手重要性,学习正确洗手方法,培养卫生习惯。
三、听听食物的诉说(15分钟)
教师活动:运用PPT展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介绍各层食物种类及每天摄入量。播放食物自述营养的动画视频,如“我是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对眼睛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不能挑食?”请小组代表发言。学生活动:认真观看PPT和动画视频,了解食物营养知识。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小组代表发言阐述不挑食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食物营养,明白不挑食、营养均衡对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四、餐桌上的礼仪(15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一家人文明就餐图片,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家人吃饭,他们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播放餐桌礼仪动画短片,讲解常见餐桌礼仪,如长辈先动筷、安静就餐、不浪费食物等。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利用模拟餐桌道具,模拟家庭就餐场景,其他学生观察并评价。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图片,踊跃回答问题,指出文明就餐行为。认真观看动画,学习餐桌礼仪知识。部分学生上台模拟就餐,其他学生认真观察,指出优点和不足。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动画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学习家庭餐桌基本礼仪,培养文明就餐意识和习惯。
五、我在餐桌上(10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一些孩子在餐桌上的不当行为图片,如挑食、边吃边玩、大声喧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