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pptx
文件大小:10.41 MB
总页数:33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1.8千字
文档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目标;读教材P48-53的内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并把问题写在相应的地方。;老子提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道。”“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荀子提出,没有什么“生而知之”,而是“求之而后得”,认为人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性”,而是后天学习积累而成。

柏拉图提出“认识即回忆”,认为存在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理念世界”,人的知识来源于对其中“理念”的回忆。

上述三种关于认识的观点有何不同?

;一、认识与实践:

;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注意:既没有纯粹感性的认识,也没有纯粹理性的认识,二者也没有绝对的界限,往往感性认识中有理性,理性认识中有感性。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3、实践的含义:;3、实践的含义:;在当代中国,主要表现为在社会各方面的改革;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并归纳属于哪种实践形式?;实践主体;如今的中国航天,空间成果不断涌现。太空水稻有望实现优质增产,太空黄瓜、太空番茄等蔬菜备受好评,航天育种助力年增产粮食约26亿公斤,4000余项空间应用成果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发射能力的大幅提升带来了中国航天舞台的不断拓展。时间回到54年前,1970年4月24日,举全国之力打造的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当《东方红》在太空中唱响的同时,也拉开了中国航天奋进征程的大幕。如今,我国在轨卫星数量已经超过900颗,相比十年前,增长了9倍,北斗导航日均使用量超过了6000亿次,手机直连卫星不再是梦想。中国星在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服务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特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诗句;1、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命题:判定这把椅子坐着是不是舒服?;主观认识和认识的对象都不能充当标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真金不怕火炼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1、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小结:;拓展:把握认识的几个知识点;;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023·浙江)气候会影响树木年轮的形成与宽窄变化。因此,树木年轮记录可以替代气象资料,帮助科学家追溯过去的气候变化,还可以为气候模型提供量化、精确的背景参数,帮助科学家更可靠地模拟未来的气候变化,这表明()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②科学实验可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③科学家可以认识气候变化规律

④准确认识规律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3·全国乙卷)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这一论述的认识论根据是()

①发展着的社会实践不断向认识提出新的课题

②社会实践为认识发展创造了越来越优越的条件

③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是认识的根本目的和归宿

④社会实践为验证认识正确与否提供了客观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4·湖北)下图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①实践与认识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

②认识的真理性要在实践过程中反复检验

③认识都能与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实践能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感性认识是错误的,理性认识是正确的。感性认识是现象,而理性认识是本质。

2.感性认识源于实践,而理性认识则源于感性认识。只有正确的理性认识才具有指导作用。

3.感性认识可靠,理性认识不可靠。

;4.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5.科学理论的价值在于其本身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6.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7.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8.获得真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目的。

9.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