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前导入康乾盛世鸦片战争同学们眼中清王朝是怎样的?
第13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措施;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高考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3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高考考情分析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24湖南卷·明朝与各少数民族关系河北卷·清朝边疆地区管理重庆卷·清朝统治危机浙江卷·明朝与各少数民族关系2023乙卷·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明朝)浙江卷·西北:稳定新疆(清朝)北京卷·密折制度军机处湖北卷·科举制(隋唐)科举制(明清)重庆卷·清朝的边疆政策2022甲卷·明代海外贸易湖北卷·科举制山东卷·地方监察湖南卷·君主专制强化
第13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标解读:要考什么?知识分解:1.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措施;2.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1.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内阁制军机处2.明清经略边疆的措施3.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奠定4.明清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一、清之鼎盛(一)康乾盛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并称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它是中国古代帝制时代最后一个盛世。
一、清之鼎盛(一)康乾盛世思考: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出清朝的鼎盛?盛世:指国家由乱到治,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了政权稳定和社会繁荣。康乾盛世:论疆域,比明朝扩大了一倍以上。论财力,经济总量占居世界首位论人口,不足百年时间里已不止翻了一番,占世界人口总数的?论文化,则完成了包括《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在内的“御纂诸书”;论城市,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占了6个——上海社科院周武《论康乾盛世》
一、清之鼎盛(一)康乾盛世思考: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盛世局面?时间事项时间事项04:00起床、请安13:00会见臣工05:00早课15:00批阅奏章07:00御门听政16:00会见臣工09:00批阅奏章17:00鉴赏文物11:00经筵日讲20:00就寝三位皇帝都以勤政著称,独断朝纲,事必躬亲。军机处的设立奏折制度爱新觉罗·胤禛:“你见过凌晨四点的紫禁城吗?”君主勤政,君主专制程度高皇帝如何做到独揽大权?
一、清之鼎盛(二)奏折制度(1)内容: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2)特点:◎雍正奏折批示示意图(部分)迅速、机密
一、清之鼎盛(二)奏折制度阅读材料,概括奏折制度的作用。雍正帝……藉奏折搜集情报……故虽深居大内,而于各地官僚之作为、政治经济及社会动态,无不了如指掌。……可称之为奏折政治。——杨启樵《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佐伯序》作用:使皇帝更直接、迅速、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一、清之鼎盛(二)奏折制度总有官员可以把严肃的事情做出“笑”果直隶总督:我想给你过生日康熙:别来!!!!杭州织造:有人造反啦康熙:尔此无头无尾之言实在不懂!!杭州织造:皇上您好吗?雍正:朕很好,又胖了一点
一、清之鼎盛(三)设立军机处影响: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机要政务,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性质:中枢秘书机构(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辅助谋划)于其间也。——清.赵翼直接原因:处理西北军务简:成员少,机构简单速:办事效率高,速度快密:保密性好,外界干扰少
一、清之鼎盛君主专制加强秦西汉隋唐宋明清确立三公九卿制巩固中外朝制一省两院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二府三司制元明:废丞相设内阁清:雍正设立军机处(顶峰)
一、清之鼎盛如何做到独揽大权?(1)奏折制度(2)雍正:设军机处(3)加强思想控制(文字狱)清代统治者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和汉人的反抗,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它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文化恐怖制度。清朝人徐骏诗集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等句,被认为是存心诽谤,被判斩立决。本质:思想文化专制作用:强化对民众的思想控制;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2023·北京高考·5)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C.奏折具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