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深度学习:一种思维打开方式.docx
文件大小:41.53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4.02千字
文档摘要

深度学习:一种思维打开方式

【摘要】课程改革步入“深水区”后,面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形式化、碎片化、浅显化等现象,专家学者们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即教师借助一些活动情境,引领学生超越表层的知识技能学习,深入知识内在的逻辑思维,强化知识内涵的丰富价值,最终实现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于是,“深度学习”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应运而生。深度学习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找准学习的真实起点;钻研教材,把握数学核心知识;强化内涵,提升课堂思维生长;注重实效,促进终身持续发展。

【关键词】深度学习数学课堂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深度学习并非教师教得如何深,而是学生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已有经验、心智相互融合,并且主动建构的一个学习过程。实施深度的教学,需要教师读懂教材、读懂课堂、读懂学生,做到“深入、深究、深刻、深远”,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学习真实起点

(一)尊重学生的经验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如果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数学经验,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去研究新的知识,就会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1.暴露经验,回归起点

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全面关注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以学生真实的、具有代表性的想法为出发点,想方设法让学生暴露头脑中已有的不准确的观点和不完善的想法,让学习回归起点。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角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对角的理解是“尖尖的”,这种经验对学生认识角的特征,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但也混淆了“生活角”与“数学角”的感知,于是,教师设计把磁性的三角贴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指出角在哪里,并画出来(一个点),再把三角貼从黑板上拿走。在强大的视觉效果的作用下,学生对原有角的经验受到了猛烈的冲击,自己原来认为的“尖尖的角”怎么会变成一个点呢,于是重新展开了深入思考,明白原来角不仅有“尖尖的”的地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2.发掘困惑,突出起点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思维困惑和疑问,面对这些潜在的困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从真实困惑入手,让学生带着真实的问题走进学习。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时,教材设计在比较投篮情况的探究活动中,引导通分成分母为100的分数进行比较,引出百分数的概念,如若教师在课堂处理不当,便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百分数就是分母是100的分数简单改写而得到”的错觉,类似的困惑接踵而至,这时,教师不妨再让学生比较更多的投篮情况,使学生在烦琐的通分比较中体会到随着比较数量的增加,分母的变化会使得数据比较起来很麻烦,于是约定分母为一个固定的数,从而明白百分数是在实际生活中因为比较的需要而产生的。

(二)尊重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过渡的阶段。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直观,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充分感知事物和现象,又要及时引导学生以感知材料为基础,能动地进行抽象思维。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认识线段》时,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并感受用手捏住毛线两头才能将毛线化“曲”为“直”,于是又让学生想办法在小手用劲的地方做记号,教师板书从而揭示“端点”的概念,并说明毛线不用劲的地方是不会直的,随即擦去两个端点以外的地方。此时黑板上呈现出一条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线段的样子,有了直观的教学素材的支撑,学生加强了对线段的概念。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

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教学不应严格要求整齐划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可以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法去叙述数学问题和现象,解决实际问题。那么教学前教师可以采取问卷、访谈、前置性练习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把“一个桃”升级为“一盘桃(6个)”的深入研究,教师设计前置性练习,通过练习反映出部分学生无法排除数量信息的干扰,认为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这盘桃的,于是,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课堂辩论,辨析其中道理。

二、深究:钻研教材,把握数学核心知识

教材既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又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认真研读教材、寻找教材的核心和精髓是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不仅要从宏观上对数学教材进行整体结构的把握,还要在微观上对每一个单元的核心知识点进行全面的了解。

(一)理解“准”——注重教材的整体性

开车最怕路不熟,教学最怕书不熟。首先,从整体上要明确每册教材之间的联系,实现对每册教材的重点研读和深入分析,避免教学过程的脱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实现数学课堂的高质量教学。

例如,在教学关于分数的知识时,教师要从整体上了解分数知识在小学数学各年级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熟知数学知识体系,实现结构化教学,串点成链。

(二)处理“巧”——注重教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