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之把握情感内涵
考点解读
一、明确诗歌情感的类型
思想情感是一首诗歌的灵魂。古代诗歌大致可以分为“喜怒哀思五大情感类型。
1.喜:对壮美山川的赞美与热爱,对历史人物的歌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对征战沙场的无畏,抒发
保家卫国的壮志,表达隐居生活的悠闲与宁静,等等。
2.怒:对功名权贵的傲视与不屑,对朝廷昏庸的失望与批判,对统治者穷兵跋武的揭露,对官吏贪婪
的厌恶,对战争的厌弃,等等。
3.哀:对历史人物遭遇的哀叹,对自身命运不幸的哀伤,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国家离乱的哀叹,等
等
4.思:对故土、亲人的思念,对远方朋友的关心与劝慰,等等。
5.: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伤感,对无限离的忧伤,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伤感,对羁
旅漂泊的忧、仕途失意的苦闷,等等。
二、分析诗歌思想情感的途径
1.依据题材初判断,参见“题材分类。
2.知人论世细推敲。
3.依文分析定方向。可从以下维度切入:
(1)情语
抓显性情语和隐性情语。显性情语如“愁”“忆”“思”“孤”“喜〃等,多在标题、开头、结尾
处;隐性情语如“客“别〃“乡〃以及副词“犹“徒等,多在写景、叙事中。抓住这些表情感的词
语,有助于把握诗歌情感。
(2)景语
通过景物来揣摩作者的情感,如关注景语的特点、关注景语的修饰语等,同时关注景语表达的特殊
性。一般来说,诗人往往用什么景语,就表达什么情感,但有时也会借乐景写哀情,借哀景写乐情,故需
要结合诗歌中的关键字眼把握情感是“喜还是“”,是“乐还是“哀”o
(3)典故
①先掌握典故的内涵,然后根据诗歌内容判断,诗人是正用典,还是反用典。
②把握典中情要注意“两面”情感。一是作者对典故中人、事的情感态度,二是作者借此要表达的情
感态度。
(4)结尾句
结尾句形式多样,有以景结句、以情结句、以理结句、以问结句等,多有抒发感情、点明主旨等作
用。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
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均以情结句,卒章显志。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
见长江天际流〃以景结情,表达惜别友人的深情。
三、把握情感的变化
在一首诗歌中,作者的情感很多时候会依据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如何把握情感的变化
呢?
1.从时间上讲,作者的情感往往有今昔与将来的变化。阅读诗歌时,要善于区分不同的时间段,从
中品出不同的情感。如离别诗,一般有离别前后两个时间段,离别前是黯然销魂,离别后是思念、祝愿,
还有对重逢的期盼。
2.从空间上讲,作者处于不同的地方,面对的是不同的景物,抒发的情感自然也会随之不同。如为“客〃,
则有羁旅之;如登高,则有思乡之苦;等等。
四、具体考查角度
(-)考查整诗思想感情
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整体情感
类题目是面向整篇的考查,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要求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
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需要整体把握,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综合分析。
解题策略
1.整体情感题
(1)整体感知:关注诗歌中的意象,确定诗歌题材。
(2)分析诗句:具体分析所涉及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
(3)概括情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表达的主旨或情感。
2.情感变化题
(1)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划分诗歌的层次。
(2)根据不同层次的内容,体会每一层次(具体到每一句)中诗人微妙的情感。
(3)将这些微妙的情感贯串起来,大致可以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情况,体会出诗人的情感变化。
典例剖析
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编集拙诗,成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