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学考地理知识点
自然地理部分——必修一
1
目录
第一讲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
一、天体系 2
二、太阳系 2
三、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
四、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
五、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4
第二讲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地球的演 5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5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6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7
四、地球的演化 8
第三讲地球表面形态 8
一、流水地貌 9
二、风成地貌 13
三、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 18
四、海岸地貌 19
五、冰川地貌 21
六、地貌小结 21
第四讲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2
一、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2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25
三、热力环流 28
第五讲地球上的水 30
一、水循环 30
二、海水性质 3
三、海水运动 36
四、海洋与人类 40
第六讲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41
一、主要植被 41
二、土壤的形成 4
2
第一讲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测试内容测试要求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一、天体系统
1.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下列是天体的有(正确的在下面划线):陨星、流星、卫星、星际物质、流星体、彗星。
2.宇宙中相邻的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了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是有级别和层次的,其中级别最高的是总星系,它是目前人类所认识的宇宙部分。4.
星系
星系伞
径一
亿光年)
河外星系
银河系
(直径10万光年)
其他恒星系
(1000多亿)
太阳系
(半径1光年,日地平一均距离1.5亿KM)
地月系
(地月平均距离38.4万千米)
其他行星系
二、太阳系
类地行星: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
分类巨行星:E木星、F土星
远日行星:G天王星、H海王星
1.太阳系构成(太阳、行星、矮行星、卫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小
天体)
3
地外行星类地行星
地外行星
类地行星
水金球
地内行星
类木行星
木土
·远日行星
天
王
海
王
火
2.地内行星可以发生凌日现象,地外行星可以发生冲日现象。
矮行星:不能清除器轨道附近的物质(如冥王星)
3.狮子座流星雨:来自于“坦普尔一塔特尔”彗星尾部留下的碎屑残留物质与地球摩擦地球大气层所致
4.彗星:接近太阳时,外层物质会呈现出背向太阳的“尾状”,越接近太阳,尾状越明显,也越大。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为76年。
5.运动特征
a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b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近似圆形
c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6.结构特征:地球与其他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
7.月相(新月、蛾眉月、弦月、满月);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各月相升起时间(农历初几?几点钟从地平线东边升起),在中天位置的时候大概时间?月落时间?
三、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普通的原因是结构特征与类地行星相似,运动特征与其他行星一致。
2.地球的特殊性是因为其有生命物质存在,而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其中外部条件包括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太阳光照。自身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
呼吸的大气、液态水。
四、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1.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三部分。
4
辐射能力(J/[cmminum])
2.能量分布: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维持地表温度,利于生物生长繁衍。
(2)促进大气、水体运动和生命活动。
(3)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源。
4.最终来源是太阳辐射的:水能、风能、太阳能、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
五、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结构(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
太阳大气层
太阳大气层
太阳内部
太阳内部
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日冕层
色球层
光球层
天阳
黑子耀斑太阳风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层的黑子,B层的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