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核心考点1法治国家核心考点2法治政府核心考点3法治社会
1.法治国家是什么(1)内涵: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核心考点一法治国家(目标)(2)特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①内涵: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②原因: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坚持良法之治①原因: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②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①原因: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②要求: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①原因:国家的各项权力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②要求: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2.怎样建设法治国家?(1)总体要求: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2)具体措施:推进宪法实施①原因: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②要求: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①原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②要求:在宪法之下,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完善法律实施机制①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执法)②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守法)③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对国家机关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对公民能够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对国家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3.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1.法治政府是什么?(1)地位: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核心考点二法治政府(主体)(2)特征:职能科学要求:政府不能什么都管,也不能该管的不管。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关系的配置也必须科学合理。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基本职能权责法定要求: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危害:避免出现权力行使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等现象。执法严明要求: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从事执法活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公开公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正执法要求将公平正义作为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智能高效政府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促进依法行政,优化革新政府治理流程和方式(如一站式办事大厅),目的: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廉洁诚信政府必须清廉,不得利用公权力谋求私人或团体利益;政府要做到诚实守信,不能朝令夕改、言而无信。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贪腐和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课本91页)人民满意政府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错位:乱权缺位:失权越位:越权政务信息公开≠公开全部政务信息。转变职能,优化服务,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有限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弱化或扩大政府职能。
正确区分政府的几个基本职能拓展延伸基本职能内容宏观调控政府运用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税收、存贷款利率的调整)市场监管界定和保护各类产权,规范市场准入,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对企业安全生产产品质量,产品定价等进行严格监管,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等等。社会管理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公共服务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服务发布公共信息的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市场秩序社会秩序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怎样建设法治政府?宏观要求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微观要求①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