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课件.pptx
文件大小:1.51 MB
总页数:66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7.41千字
文档摘要

;内容索引;[学习目标];;文化典故;2.专指李白。唐代孟棨《本事诗·高逸》:“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李太白》:“故李谪仙《吹笛》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借指被谪降的官吏。刘禹锡《寄唐州杨八归厚》诗:“谪仙年月今应满,戆谏声名众所知。”;[解读]

谪仙原指神仙被贬入凡间后的一种状态,引申为才情高超、清越脱俗的道家人物,有如自天上谪至人世的仙人。在中国历史上,汉朝的东方朔,唐朝的李白、杜甫,宋朝的苏轼等极有才能的文人,都曾被称为“谪仙”。他们的共同点是仕途失意,精神苦闷,追求个性自由、解放。;诵读鉴赏;[鉴赏]

对比作品首先描绘了一个神奇美妙的神仙世界,玉女高蹈尘外,洁净美好,令人神往。诗歌至此,突然来了一个大转折。“我”俯视人间,看到洛阳一带正被叛军肆虐蹂躏,生灵涂炭,血流遍野,而那些豺狼虎豹一般的安史叛军正趾高气扬,把持朝政。诗人意在将美好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叛乱者的无比憎恶,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对豺狼当道、人民遭殃的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批判。诗歌具有深刻的现实针对性。;用典拜见仙人卫叔卿,这是深有用意的。据《神仙传》载,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白鹿去见汉武帝,以为皇帝好道,见之必加优礼。但汉武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卫叔卿大失所望,飘然离去。这里暗暗关合着李白自己的遭遇。天宝初年,诗人也是怀着匡世济民的宏图进入京城,而终未为玄宗所重用,三年后遭谗离京。可以想象李白的飘逸高举之中颇有几分志士不遇明主的悲愤。;;[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自其曾祖时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有《登高》《春望》《北征》及“三吏”“三别”等。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作品背景]

《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作于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即李白离开长安的第二年。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奉召来到京城长安。他本以为此行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唐玄宗只是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加之受到权贵的排挤,他在长安不到两年就被赐金放还。政治上的失意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登高》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杜甫当时在夔州。这是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势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他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以及老病孤独的悲哀。于是,写下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相关知识]

古体诗与近体诗

古体诗与近体诗都是指诗歌体裁,两者是相对而言的。古体诗,近体诗形成前,各种诗体的通称,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等;近体诗,指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类别;类别;[知识整合]

1.读准字音;2.掌握词语

摧眉折腰:低头弯腰,即卑躬屈膝。形容恭顺屈从的样子。

3.通假字

列缺霹雳“列”同“裂”,意义:分裂。;4.一词多义;5.词类活用

(1)云青青兮欲雨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2)虎鼓瑟兮鸾回车 鼓:名词用作动词,弹着

(3)对此欲倒东南倾 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方向

(4)古来万事东流水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5)栗深林兮惊层巅 栗、惊:使动用法,使……战栗,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