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潍坊市高二第二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文件大小:1.29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5.67千字
文档摘要

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潍坊市高二第二学期5月月考

历史试题

2025.0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现,陶寺遗址在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是一处普通聚落,石铲在石器中的占比最大,为22.14%;到陶寺文化时期成为都邑性聚落,石铲仅占10.68%,而石刀和石镞的数量和占比明显提高。据此推断,陶寺文化时期()

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B.社会环境日趋复杂

C.战乱频繁阻碍生产 D.早期国家形态具备

2.春秋时期,晋景公派人调解周天子和戎人冲突成功,但周王室的刘康公趁戎人刚刚和解防备松懈,准备偷袭。对此,时人评价道:“背盟而欺大国,此必败。背盟,不祥;欺大国,不义;神人弗助,将何以胜?”这反映了当时()

A.传统礼制仍有社会影响力 B.分封制度破坏导致社会动荡

C.华夏认同观念被广泛接受 D.周王“天下共主”地位丧失

3.《汉书·高帝纪》记载:高祖九年,“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关中,与利田宅”。此举旨在()

A.巩固国家统一 B.促进关中经济发展

C.笼络六国贵族 D.吸取秦朝灭亡教训

4.图1为新疆洛浦县汉墓出土的绘有希腊神话中“马人”武士形象的毛织壁挂,其传入时间为公元1—2世纪。壁挂图案上部马人兽双手持长管乐器吹奏,肩头扬起的狮皮隐喻着勇敢,手中号角象征着对自己荣誉的传扬,马的四蹄比喻正在奋勇前行。由此可知,汉代()

图1

A.纺织技艺领先世界 B.社会尚武之风盛行

C.丝绸之路促进文化交流 D.中西存在官方直接交往

5.东晋名士谢安晚年隐居会稽东山,常与高僧支遁论道,又喜读《老子》《庄子》,但仍以儒家礼法教导子弟。南朝道士陶弘景提出“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主张调和儒释道。上述现象表明当时()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儒学占据主导地位

C.门阀士族垄断文化 D.三教呈现融合趋向

6.唐代,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江南的开发,农业无论单产还是总产量都有很大提高。据估计,唐代江南粮食亩产达到4石,整个社会的农户剩余产品率也达到20%。这一状况()

A.表明江南经济地位超过北方 B.促使政府进行赋税制度改革

C.为商品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D.推动国家放松对农民的控制

7.清末,全国出现创办阅报社的热潮。表1为1898—1911年阅报社社名统计表(部分)这说明()

表1

社名

数量

社名

数量

社名

数量

日新

5

开智

2

进化

1

益智

4

尚友

2

乐群

1

爱国

3

开文

1

开明

1

公益

3

自新

1

启新

1

益闻

3

启文

1

又新

1

A.西学东渐不断深入 B.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C.革命思潮风起云涌 D.制度变革成为社会共识

8.1913年,张謇指出:“中国既为世界最古之国,其声明文物、彝鼎、图书大萃于前清,今则绀发碧瞳之客,蜻洲虾岛之儒,环我国门,搜求古物。我之落魄士夫,醉于金帛,不惜为之耳目,裨贩驰驱。设不及时保存,护兹国粹,恐北而热河,东而辽沈,昔日分藏之物,皆将不翼而飞。”这一言论意在()

A.提升国民素质 B.维护国家独立 C.保护民族文化 D.抨击西方侵略

9.近代以来,古巴华侨经常对子女进行爱国教育,在古巴创设自己的学校,开办中文的华侨报纸、图书馆以及中国剧团。他们坚持过祖国的传统节日,推动中古文化的交流。这些做法()

A.基于挽救民族危机的需要 B.改变了古巴文化的落后面貌

C.维持了华侨的社会独立性 D.源于华侨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10.图2是出土于两河流域的乌鲁克瓶,该瓶制造于大约公元前3200—3000年间。花瓶底部绘有椰枣树、人工栽培的大麦、小麦等植物;中部绘有公羊和绵羊等动物;顶部绘有民众手捧水果和谷物向丰饶女神伊南娜献祭的场景。该瓶反映了两河流域()

图2

A.等级分化明显 B.农业占据重要地位

C.社会分工细致 D.神权色彩较为浓厚

11.12世纪,西欧骑士不再以习武打仗为要务,大部分时间都在国王宫廷或主人城堡中度过。他们努力学习新东西,比如宫廷礼节和室内游戏,衣着服饰和审美品位,潇洒得体的举止和文雅风趣的谈吐,以及文学、诗歌和音乐。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世俗文化得到发展 B.民族国家初步形成

C.社会环境逐渐稳定 D.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12.1836年,东印度公司最高理事会高级官员麦考莱在给父亲的一封信中写道:“受过英语教育的印度人不可能再完全忠诚于自己的信仰。我相信若能继续推行我们的教育政策,孟加拉就不再有偶像崇拜,不再需要宗教传播和宗教干预。”据此可知,英国推广英语教育意在()

A.巩固英国的殖民统治 B.瓦解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C.提高印度的国民素养 D.搭建英印文化交流桥梁

13.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