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2025学年度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高二第二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文件大小:270.23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7.03千字
文档摘要

2024—2025学年度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高二第二学期5月联考

历史试题

2025.0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王制》记载“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汉书·地理志》亦载“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这些记载可印证()

A.中原王朝通过文化强制实现边疆同化

B.地理环境决定传统国家治理模式选择

C.中华文明在多元互动中形成包容特质

D.民族交融消除了华夷之间的文化差异

2.北宋时期,朝廷对祭祀活动严格规范,将符合官方认可的祭祀归入“祀典”,不符合者定为“淫祀”。在南方的巴蜀、湖广、江东等地,大力整治“淫祀”、弘扬“祀典”成为重要举措。进入南宋,关于南方地区“淫祀”现象的记载在官方档案中愈发常见,同时,朝廷还将如浙江地区的某些地方神灵纳入国家“祀典”体系。这一变化反映出两宋时期()

A.南方经济发展促使不同文化相互渗透

B.经济格局变动引发了文化领域的混乱

C.中央管控加强致使地方特色文化消失

D.区域经济差距致使国家文化难以统一

3.1899年,梁启超在其论述中提出:夫国者,合人民全体之力而成之者也。民者,国之根本,离民则国将不存。一国之民,共理一国之务,共定一国之规,共求一国之益,共御一国之险。民尊严不可侵,国根基不可摇,此乃国民之大义。且国民之精神,为一国之元气,精神聚则国盛,精神散则国衰。据此可知,梁启超强调的是()

A.国民精神凝聚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唯一路径

B.国民意识觉醒在国家构建与发展中的意义

C.民权理念已完全摆脱传统民本思想的束缚

D.民众全面参与政治是救亡图存的核心要素

4.公元前6世纪到前5世纪,印度兴起了一股非婆罗门思潮,被统称为“沙门(本意为努力修行之人)学派”,他们围绕着世界与人生的重大哲学问题进行思考辩论,提出了各种宗教哲学理论和实践方式。“沙门”学派的兴起()

A.冲击了婆罗门教的正统地位 B.为佛教诞生提供了理论批判对象

C.直接导致种姓制度走向瓦解 D.推动印度哲学脱离宗教独立发展

5.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尼罗河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深刻塑造了古代埃及文明。埃及祭司曼涅托在其著作中曾着重强调尼罗河对埃及文明的关键意义。以下关于尼罗河与古代埃及文明关联的叙述,准确无误的是()

①尼罗河独特的定期泛滥特性,为文明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②古埃及太阳历的精准制定,用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

③埃及人对纸莎草的开发利用,是埃及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④小麦最早在尼罗河上游的努比亚地区完成驯化,后逐渐传播至尼罗河三角洲及其他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公元前8世纪左右,整个地中海地区形成了一个超越各族群组织的“地中海共同体”,大致范围包括整个希腊大陆和爱琴海诸岛屿、黑海沿岸的希腊殖民城市、小亚细亚、西亚新月地带的广大地区、以埃及为代表的北非地区,以及腓尼基人活跃的地中海沿岸各个城市,当然也包括西西里岛和南意大利地区的腓尼基人和希腊人殖民城市。这个共同体()

A.标志着希腊化时代文明交流的高峰 B.体现了海洋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征服

C.反映出区域文明的互补性与联动性 D.打破了古代文明的地域性隔离状态

7.图1为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下列对图中线路解读正确的是()

图1

A.①主要通过“沙漠之舟”骆驼转运东方的香料

B.②也是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西迁的必由之路

C.③加强了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

D.④的开通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

8.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在华招工权,在东南沿海设立专门机构招募华工。这些华工被运往美洲、大洋洲等地,签订的契约往往存在欺诈性条款,劳动条件恶劣。随着华工数量增加,清政府逐渐意识到海外侨民管理存在的问题,开始在海外设立领事馆。与此同时,一些国内有识之士批评西方招工的掠夺本质,呼吁政府保护华工权益。该现象反映出()

A.清政府已完全掌握海外侨民华工事务的主导权

B.西方招工权的获取标志着列强资本输出新阶段

C.华工问题推动近代中国外交与社会观念的转变

D.有识之士的批评使华工劳动待遇得到根本改善

9.新航路开辟后的100年间,随着欧洲人入侵及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减少90%以上。与此同时,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这意味着()

A.人口流动对美洲文化的破坏 B.殖民掠夺导致文明断层危机

C.洲际人口流动加速文化重构 D.美洲族群混合程度世界最高

10.1956年11月,苏联出兵入侵匈牙利,大约20万匈牙利人逃入邻国。联合国难民署对这些难民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在联合国大会尚未授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