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2025学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贵百河联考高二第二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文件大小:673.86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6.63千字
文档摘要

2024—2025学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贵百河联考高二第二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历史试题

2025.0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量考古资料表明父系氏族与母系氏族的葬俗有很大区别,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随葬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提高。如属早期大汶口文化的山东兖州王因墓地随葬品很少,大多仅以几件粗糙的日用陶质器皿或少量装饰品随葬;而属中晚期大汶口文化的山东泰安大汶口墓地中则有工具、猪头等,有的墓穴有多达14个猪头。这反映出()

A.私有制逐渐解体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生产力有所发展 D.氏族制度得到巩固

2.《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的一部重要典籍,由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纂。在哲学观上,它提倡法天地、顺自然;在政治观上,它希望用战争手段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又认为应当爱民,实行德政,任用贤人,强调“宗庙之本在于民”。这表明《吕氏春秋》()

A.以儒家的民本思想为核心 B.为统一后的秦朝所沿用

C.对诸子之学进行全盘吸收 D.集百家之长求治国良方

3.元狩六年,武帝下诏:“今遣博士大等六人分循行天下……谕三老孝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朕嘉贤者,乐知其人。广宣厥道,士有特招(召),使者之任也。”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A.征召制是重要的选官渠道 B.察举制成为正式选官制度

C.地方的监察范围不断扩大 D.中央的选官权力渐次下移

4.唐代刘知几所著《史通》20卷,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著作,他提出:“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者少。”这表明刘知几认为史学家应()

A.写史时尽量地避恶扬善 B.正确地选择与运用史料

C.重视史料深度而非广度 D.注重事实忽略写作技巧

5.自明代后期始,苏州丝织业的生产模式发生了变化,部分的手工工场主拥有织机数十张,雇佣工人上百名。到清朝,江南的大机户拥有织机多者已达五六百张。据此可知,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革命性变化 B.手工业生产组织水平提高

C.商业发展得到政府的支持 D.传统的小农经济走向解体

6.1901年1月29日,慈禧以光绪帝的名义发布了一道新政改革上谕,其中说:“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这表明清政府()

A.顽固保守而拒绝变法 B.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C.向君主立宪政体过渡 D.对西方的学习更加深入

7.“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这一举措()

A.因侨居人口增多而实施 B.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

C.着眼于赋税制度的变革 D.根源于国家吏治的腐败

8.南北朝时期,南北儒学学风有别,南学“约简”,北学“深芜”。到隋代刘炫“学通南北”,还为儒家典籍及旧注作解释,士大夫“咸师宗之”。这体现了()

A.民族交融趋势逐渐加强 B.学术发展受政治格局变动的影响

C.儒学复兴运动影响深远 D.选官制度的改革扩大了统治基础

9.

时间

两税收入(夏税、秋税)

赋税总收入

太宗至道末年

2321万贯

3559万贯

真宗天禧末年

2762万贯

5723万贯

神宗熙丰年间

2162万贯

7070万贯

上表反映了北宋政府赋税收入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A.得益于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B.体现出封建经济的逐渐衰退

C.表明政府严格控制经济活动 D.保障了国家财政的收支平衡

10.辽兴宗宣称契丹为轩辕之后、承后晋统绪和德运,自称“中国”;金熙宗多次组织讨论德运问题,自称承唐统而为金德,斥南宋等政权为“夷狄”。辽、金统治者的做法旨在()

A.坚持夷夏有别 B.阐释大一统思想

C.促进民族交融 D.构建政权合法性

11.广西最大的客家围屋群坐落于有山有水的贵港市港南区木格镇云垌村。围屋集家、祠于一体,其中祠堂是围屋中最重要的场所,是客家人上香祈福、缅怀祖宗以及宗族长老议事、开展宗族活动的地方。这种民居设计()

A.体现了聚族而居的向心性 B.体现了宗法制度的传承性

C.主要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 D.有效解决了住房紧缺问题

12.1875年,中国在正常的进出口贸易中仍处于出超地位,出超额近111万两白银,但此后逐步转为入超。到1885年,入超额约2320万两白银,1905年入超额扩大至9416余万两白银。这一现象的出现()

A.适应了近代国际贸易的准则 B.折射出中国自然经济的完全解体

C.深受欧美列强资本输出影响 D.缘于近代中国不断丧失经济主权

13.以下是晚清时期部分有识之士的代表作及主要内容,这些著作()

代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