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领航联盟高二第二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文件大小:1.1 M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8.03千字
文档摘要

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领航联盟高二第二学期5月联考

历史试题

2025.0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约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大型墓葬往往随葬数百件玉器和陶器。在以余杭莫角山为中心的遗址群片区内,相继发现良渚文化的高等级贵族墓地、夯土城墙、祭坛。这些发现表明该遗址()

A.标志着我国已进入青铜时代 B.可用于印证早期国家的形成

C.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等级差异 D.体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2.西周初期对礼的定义是“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也。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由此可知,周礼()

A.成为了国家基层治理的根本准则 B.保障了封建社会等级秩序的稳定

C.凝聚了周代社会文化的实践经验 D.体现了礼法结合的国家治理模式

3.秦国在各级行政机构都设立了统计组织,即便是在最基层的乡里、亭,也都有相应的财政工作组织,配有相应的统计人员。并明确规定,各种产品产量要根据其产年进行统计,对各项统计数字,要求计算准确,账账衔接和账实相符。据此可知,这些措施()

A.建立了较严密的信息体系 B.奠定了大一统的经济基础

C.确立文书行政的管理模式 D.完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4.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多次引种高潮,汉朝时期引进葡萄、胡桃(核桃)等果品和胡蒜(大蒜)、胡瓜(黄瓜)等蔬菜,唐宋时期有开心果、菠菜、小茴香、胡萝卜、西瓜等干果、水果和蔬菜传入。这凸显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

A.丰富多彩的多样性 B.兼容并蓄的包容性

C.绵延不绝的连续性 D.多元一体的统一性

5.某同学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如表1所示的历史信息。据此可推知()

表1东亚地区冶铁技术传播示意表

A.铁制工具已经传播到朝鲜 B.中国与朝鲜技术交流频繁

C.陆上丝绸之路拓展至朝鲜 D.中华文明辐射到周边区域

6.关于正月十五,北朝有“打粪堆”、南朝有“迎紫姑”以占卜蚕桑的习俗。武则天曾在正月十五办佛事活动,消灾祈福。唐玄宗下令“开坊市门燃灯,永为常式”。正月十五成为大唐的狂欢庆典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反映唐代()

A.打破坊市制度时空限制 B.南北习俗差异逐渐弥合

C.宗教信仰影响节日习俗 D.社会开放多元文化交融

7.哪吒原型在唐代佛经中为印度佛教护法神“那吒俱伐罗”,元代赋予哪吒道教“玉皇驾下大罗仙”身份,明代《封神演义》中哪吒成为道教托塔天王第三子,并体现了父子忠孝冲突。这体现了()

A.儒释道文化间的互鉴与融合 B.宗教世俗化推动文学形象重构

C.市民需求决定艺术创作取向 D.政权更迭主导意识形态的变迁

8.清初四川“丁户稀若晨星”,政府以“五年不征”政策招募湖广移民。至乾隆四十一年,四川省人口从60万增至2140万,形成“五方杂处,俗尚各别”的文化多元性。由此可知()

A.行政区划调整加速移民进程 B.赋役改革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C.国家政策推动社会组织重构 D.战乱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9.清代前期政府想方设法破坏华侨社会,颁诏将海外华人召回或是行文至东南亚各朝贡国,要求押解华侨归国。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北京条约》,规定放宽华工出洋的限制,但同时要求地方大吏应与外国使节“会订章程,为保全前项华工之意”。这一政策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东南亚朝贡体系瓦解的必然结果 B.洋务运动推动近代外交观念的形成

C.海外华工的经济价值被重新发现 D.列强迫使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10.侨汇券是国家根据海外侨胞向国内眷属汇款的数额,按照一定比例发放物资的购销凭证。图1所示是1966年在广东台山发行使用的侨汇券,对归侨、侨眷提供相应的特许商品供应。据此可知,侨汇券()

图1

A.促进了当时商品经济的自由流通 B.鼓励了华侨投资国内的建设

C.解决了侨眷物资供应紧张的问题 D.增强了争取侨汇的内生动力

11.前王国时期,上埃及将狮子作为酋长图腾,认为神母狮子赋予统治者权力;埃及统一后,法老仪式仍保留从狮身诞生的环节,并创造出带翼狮形法老像,融合了下埃及眼镜蛇图腾与上埃及兀鹫图腾。上述变化反映了古埃及()

A.统一后政治象征得到重构 B.信仰体系向单一主神信仰过渡

C.尼罗河农耕文明特质延续 D.艺术创作受两河流域文明影响

12.学界认为较晚成书的《阿闼婆吠陀》反映的是晚期吠陀时代的社会情况。其颂诗中出现了对“牛”的神圣化:“在婆罗门祈求神恩的时候,尤其是给神牛祈愿时,若不为此奉献就导致了他财产的损失。”这一时期对牛重视程度的加深,其根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