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7.1 力-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北师大版(北京)2024).pptx
文件大小:35.34 MB
总页数:53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5.51千字
文档摘要

第七章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一节力

目录壹学习目标肆课堂练习贰课堂引入叁探究新知陆课后作业伍课堂总结

学习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能通过生活实例,归纳总结出这一概念,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并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和生活体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作用效果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力现象。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相关现象。4.知道力的三要素,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5.会画力的示意图,并能根据力的示意图判断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课堂引入掷标枪时,运动员用力将标枪掷出,标枪会飞出很远;游泳时,人用力向后划水,就会向前运动;高速动车组列车启动后在牵引力的作用下运动得越来越快;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质量高达23t的问天实验舱成功送入太空。这些现象的发生都与力的作用有关。让我们一起走进力学世界,探究其中的奥秘吧!第1节力我们如何认识和描述力?力有哪些作用效果?物体运动是否需要力的作用?

知识点1力

仔细观察动态图,体会物体之间的作用推土车推土人举杠铃人拉箱子探究新知知识点1力人用了力杠铃受到了力人用了力箱子受到了力推土车用了力土受到了力

仔细观察动态图体会物体之间的作用人扔钓鱼竿磁体吸引铁夹压路车压路面探究新知知识点1力压路车用了力路面受到了力磁体用了力铁夹受到了力人用了力鱼竿受到了力

探究新知知识点1力人杠铃人箱子推土车土压路机路面磁体铁屑人钓鱼竿举起拉推压压扔物体和物体之间发生了举、拉、推、压、吸和扔等,说明了物体间有力存在。在物理学中常把生活所说的“拉”、“压”、“吸”等动词概况为“作用”。

1.力的概念(1)定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用符号F表示施力物受力物对探究新知知识点1力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人举起杠铃人拉箱子推土车推土压路机压路面磁体吸引铁屑人扔钓鱼竿作用探究新知知识点1力

1.力的概念(1)定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用符号F表示(2)产生的条件:①两个物体;②物体间存在作用。施力物受力物主动被动对对从主被动关系看:探究新知知识点1力

对力的认识进一步理解(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有力的作用时,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离开物体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受到了力,虽然没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是存在的。(2)力的作用于是否接触无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探究新知知识点1力

2.力的单位(1)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探究新知知识点1力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典力学体系的莫基人,他提出了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解释了光的颜色和折射现象。后来人们为纪念他,就用他的名字作为力的单位。

(2)常见力的大小2个鸡蛋重1N中学生对地面压力为500N托起一个篮球所用的力约为7N托起一个乒乓球所用的力约为0.03N托起一本物理课本所用的力约为3N蚂蚁的推力约为10-3N探究新知知识点1力

【典例1】(多选)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只有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C.不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D.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AC探究新知知识点1力【解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独的一个物体不可能产生力,并且是成对出现,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有是受力物。

探究新知知识点1力【典例2】如图所示,大力士通过绳子拉汽车向前运动,使人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汽车B.地面C.绳子D.双脚B

知识点2力的作用效果

推土机将路压平手将枕头压扁弹簧被压短石头被打碎面团被压扁探究新知知识点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物体由运动变成静止物体运动方向改变物体加速或减速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探究新知知识点2力的作用效果

归纳总结:力的作用效果包含两点(1)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