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聚焦数学思维优化解题策略.docx
文件大小:40.48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3.39千字
文档摘要

聚焦数学思维优化解题策略

【摘要】“讲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也是教学难点之一,尤其是到了复习阶段,讲题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讲题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具有系统观点和结构思维,从“统整”的角度研究和编制思维价值高的题组进行训练;其次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多经历、真参与、敢尝试、会运用,能从联系的视角系统地思考问题,合理选择解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鍵词】讲题教学数学思维解题策略思想方法

“讲题”顾名思义就是“讲解习题”或“习题讲解”。“讲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也是教学难点之一,尤其是到了复习阶段,讲题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讲题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就题讲题,教师貌似讲解细致,但问题呈现单一线性化,缺乏知识的整体性、关联性、灵活性,也缺乏解题方法和策略的总结提炼、反思迁移;(2)题海战术,教师采用“以量取胜,以多胜少”的方式,通过大量刷题让学生在题海中漫无目的“熬游”,师生甚是煎熬;(3)缺乏重点,把习题从头到尾讲一遍,没有侧重点,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费时费力;(4)常讲常练常错,不重视练习课的备课,缺乏对错题、拓展题的研究,过分依赖辅导资料或凭经验、凭感觉走;(5)自我陶醉式,教师侃侃而谈,一讲到底,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与研究,不能从学生的视角设计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策略,学生游离在教学之外,师生貌合神离。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目前讲题教学效率低、效果差,教師们经常在“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下“呕心沥血”一遍一遍地讲解。学生们呢?也在“悔恨自责”或“漠然抵触”的情绪下一次一次“听题”,这样的“剧情”总是重复上演。

笔者认为,造成讲题教学的这种现状,首先是教师缺乏数学学科理论高度,缺乏系统观点和结构思维,不能从“统整”的角度研究和编制习题,习题思维价值不高,教学功利短视,讲授的知识碎片化;其次是教师在讲题教学中缺乏解题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和优化,更谈不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提升了。因此,笔者认为具体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讲题”教学:

一、聚焦数学思维、精心编制题组

数学思维是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之“魂”,教师要放飞学生的数学思维,打造智慧的数学课堂,引领学生走入数学的“灵魂深处”。因此在讲题教学中,设计好思维含金量高的习题是最关键的。要用统整的思维,着眼于一个知识板块或一个单元,或一类有关联的知识点,通过选编、改编和创编,将题目形式类似、解法可以类推、思维层次逐步深化的题目串在一起构成题组进行训练。这样的题组训练具有鲜明的对比性、层次性、迁移性,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讲题教学范例一:

(1)下面三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这三个图形的面积大小有什么关系?

学生通过计算很快得出结论:s平S梯S三。

追问1:不通过计算,能得到这个结论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运用课件动态展示:

①以梯形为标准,梯形的下底不变,当上底逐渐变小,直到上底为。时,梯形就变成三角形了,因此三角形面积比梯形的面积小。

②以梯形为标准,梯形的下底不变,当梯形的上底逐渐变大,直到上底和下底一样长时,梯形就变成了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因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梯形的面积大。

追问2:你能说一说这三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以上解题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或课件动态显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和面积大小的变化,明晰了三种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都可以用同一个公式,也就是梯形的公式。其共同的本质是:这些图形的面积就是“底与高的乘积关系”。这样就把这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整体沟通,打通联系,好理解、好记忆(见下图)。

教学至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纵观题组进行对比分析与思考:这几道习题的内在关联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辨析、讨论、总结,明晰这几道题隐含的条件:“平行线之间的距离(高)处处相等”,得出结论:等底(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个题组就是围绕这个数学知识模型进行改编、创编和拓展运用的,学生们只要能善于抓住这一数学模型的本质意义去理解和变通,题目就能迎刃而解。这样讲题一方面沟通了不同图形之间的本质联系,使学生不断积累的点状零散知识通过“本质关联”串成线、结成网,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加以内化,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系统的观念和转化的思维,拓宽思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立体化发展。

教师只有真正做到了对习题的深度研究和精心编制,课堂上才能真正实施“深度教学”,学生也才能真正做到“深度思考”,即能够通过题组训练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