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摘要】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是大数据时代赋予教学的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教学已逐步被人们所认可。根据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可以将微课与教学相融合,微课的运用让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更加高效,对完成“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的教学目标起到了推动作用。
【关鍵词】微课劳动与技术有效运用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微课“一词已渐渐进入我们的教育行业。“微课”是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微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汲取更多的知识,其内容精简且具针对性,我们亦称之为“微课堂”。
劳动与技术课程是一门教、学、做合一的课程,以动手操作为主要特点。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劳动技术技能,微课解决了这一难点。
一、主动学习,实现翻转课堂教学
(-)重新建构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通常由两个阶段组成,即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通常情况下,先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传授的过程,再是课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课后的内化过程基本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缺少教师的指导,所以课堂上未能充分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学生,就会在内化这一阶段产生各种问题而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这也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微课教学实现了翻转课堂教学,我们可以用微课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重新建構。我们把知识传授这一过程通过微课教学来实现,让学生在课前就实现知识传授这一过程,并把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点一一记录下来。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解疑释惑,最终达成知识内化。这样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教师也能够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相互交流来解决难点,促进所学知识的吸收内化。
比如,五年级上册《迷宫盘》一课,教师让学生课前通过微视频来预习谜宫盘的制作,在预习的过程中将不理解的地方都一一记录下来,课堂上以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解决问题为主,教师适当加以指导点拨,这样的学习过程反而轻松愉悦。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制作之前就能对迷宫盘制作的重难点加以了解并予以解决,能很好地为后期的制作做好铺垫,制作过程也会少走弯路,做到有的放矢。还能节省制作材料,节约制作时间,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完成整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就真正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课堂。
(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微课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能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进度。由于视频的可控性,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播放、暂停、重复观看微课视频来进行学习,解决难点,能让学生因学不会而产生的学习压力得到缓解。微课的运用也让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拓展,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本身对技术就要求特别高,对于部分动手能力薄弱的学生来说,微课教学是非常有利的。学生可以通过微课教学进行课前预习,也能通过微课教学实现课后的技术跟进,特别是一些技术难度较大的手工制作,可以借助微课教学来进一步学习,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有限时间内的学习。
例如,六年级上册《T型路口信号灯》一课,里面涉及线路和灯泡及开关的连接,较为复杂,学困生不能及时掌握这些技术要点,那就要通过微视频的反复观看来进行学习,以达到掌握技术要点的目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微视频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课后再学习,也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三)延续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中有很多都是手工作业,课堂教学任务通常就是完成一件书本上指定的作品。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教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对书本上的作品进
行再创造,这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及动手能力。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丝网花》一课时,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是郁金香的制作,通过课堂学习学生能掌握制作丝网花的各种技能技巧。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将课后拓展作业制作成微课,如百合花、玫瑰花的制作等,让学生在家里利用微课视频进行自学和创作。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学到更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也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化繁为简,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一)具有较强针对性
每_节微课都是为解决一个特定重难点而存在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劳动与技术课中总是会存在一些难度较大的操作技巧,在课堂上不仅难以言传,也难以借助实物投影来全面展示,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借助微课把这些难度较大的操作技巧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化繁为简,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厘清制作思路、掌握技术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桌面垃圾桶》一课时,按下踏板,垃圾桶盖上抬这一杠杆原理很难用语言向学生表达清楚,里面的联动轴制作也很难用实物投影来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