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初中物理新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章本章复习和总结教案2025秋.pdf
文件大小:1.62 M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5.16千字
文档摘要

本章复习和总结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质,知道声音在不同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知道人耳的结构,知道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3.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决定因素.

4.知道超声波及其应用,知道次声波及其作用.

5.知道噪声的危害和防治.

【教学方法】

1.运用比较法:分辨响度、音调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分辨乐音和噪声;区别超声波和次声波.

2.运用归纳法:归纳控制噪声的途径、归纳超声波的应用和次声波的危害.

3.运用转换法:探究声的产生时,可以借助一些实验器材扩大实验现象.

4.分组讨论交流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二、本章总结

1.知识结构(用多媒体展示并总结)

(1)声音的产生

一1.声音的产

(2)声音的传播

生与传播

(3)声速与回声

r-响度

声2.声音的

的特性音调

界L音色

3.超声波

次声波

(1)噪卢及其危害

4.噪卢控

」制与健一

康生活

(2)噪声的防治

2例.题讲解(用多媒体展示)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例题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

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

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小华用手使劲敲桌子,桌

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

是:?

解析:“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这说明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

“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这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由此可以得出

结论,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物理学中,我们经常将不能直接观察研究的现象,转换成可以直接

观察研究的现象,这种方法就是转换法.桌面的振动不易观察到,可以用转换法,将桌面的振动放

1

大.

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

例题2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会听到不止一次敲击声,其中最先

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传播的速度

与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声音

可以在空气中传播,雷声就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所以选项A正确;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人在岸上的说话声先通过空气传播到水里,然后再由水传给鱼,鱼听到声音被吓跑,所以选项B

正确;声音在不同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钢管是固体,所以最先听到的

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所以选项C不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选项D

正确.

答案:C.

【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

2.声音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