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28《出师表》(第二课时)导学案语文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解读课文,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
3: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
重点:1、解读课文,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2、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
难点: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
一、课文研讨
第一段问题探究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5)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第一自然段探究:(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开张圣听(广开言路)(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5)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意在激发刘禅继父之志和启示他学先帝用人之明。
第二自然段问题探究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②如何具体执行?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
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第二自然段探究(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严明赏罚(2)如何具体执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3)提出怎样的劝诫?“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4)“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宫中、府中
第三、四自然段问题探究
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第三、四自然段探究(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性行淑均,晓畅军事”(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营中之事,悉以咨之”(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小结:本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第五自然段问题探究
(1)本段的中心句是?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6)3-5段提出了什么建议?为什么要把这条重点写?
第五自然段探究(1)本段的中心句是哪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引后汉所以倾颓也。(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亲贤臣,远小人(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亲小人,远贤臣(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引后汉所以倾颓也。(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亲贤臣,远小人(6)3-5段提出了什么建议?为什么要把这条重点写?亲贤远佞。因为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而且刘禅平日比较宠信宦官,能否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在刘禅能否亲贤远佞。
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
以上第1—5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
第六自然段问题探究
①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第六自然段探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