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10课 和谐校园 共同维护(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同步教学精品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34.29 K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7.15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1

课程

名称

《心理健康与

职业生涯》

服务专业

授课班级

授课

类型

授课教师

授课地点

授课

内容

第10课和谐校园共同维护

学时

2

授课

内容

分析

1.授课内容分析

本次授课内容由课导语和两框四目组成,其中课导语通过强调平安文明校园环境的重要性,引出本课主题,介绍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两框内容第一框“抵制校园欺凌和暴力”包含了“识别校园欺凌和暴力”和“对校园欺凌和暴力说‘不’”两目;第二框“筑牢心灵的防火墙”包含了“辨识不良诱惑”和“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两目。

两框内容的逻辑关系是:第一框侧重引导学生认识校园欺凌和暴力的类型及危害,学会机智应对校园欺凌和暴力;第二框侧重引导学生认识不良诱惑的种类及危害,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两框内容各有侧重、相互关联、逐步推进,共同引导学生学会抵制欺凌和暴力,筑牢心灵防火墙,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校园平安和谐。

2.授课内容创新点

(1)根据我们提出的教育教学思路,在此次授课中,我们还是按照教材中“学以致用”活动任务四以“筑起心灵的防火墙”为议题活动设置要求,探讨如何抵制校园欺凌和暴力,远离不良诱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寓活动于课程内容之中,不再单独安排课时组织开展相应活动。这样,更有利于教师把握课程重难点与授课主题,丰富课堂教育教学方式,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

(2)我们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最新要求,适当参照中职统编教材《职业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遵守法律规范”中“第10课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第二框履行遵纪守法义务”内容学习要求,融入其中有关内容,增强学生抵制不良诱惑的免疫力,努力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

对思想政治课教师而言,还是我们之前一直反复强调的,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学会运用相互联系的观点,坚持系统观念,正确认识和理解中职思想政治四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好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真正发挥思想政治课程这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关键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勇于“跨界”,善于融合,敢于创新,着力提升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和指导性。

同时,基于此次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需要学生在应对校园欺凌、暴力和抵制不良诱惑的过程中,发挥各方的力量,共同为青少年的平安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社会环境。这就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用大思政”,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逐步探索学校、家庭、社区、互联网等不同教育阵地在课程教学中的协同作用,整合育人资源,形成育人合力,创新育人机制,努力打造家校社联动的新型育人模式,共同帮助学生扣

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3.学时安排建议

在学时安排上,第一框建议1学时,第二框建议1学时,教师可根据自身教育教学要求适当进行调整。

教学

重难

点分

1.教学重点

学会应对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方法,之所以成为教学重点,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

第一,学会应对校园欺凌和暴力,有利于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校园欺凌和暴力有很大危害,严重干扰和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会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引导学生学会应对校园欺凌和暴力,明是非、守规矩、懂法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恃强凌弱,在遇到此类事件时能够机智、合理、合法地维护自己或他人的权益,有利于防患于未然,减少校园欺凌和暴力造成的伤害,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引导每一位学生从我做起,学会应对、共同抵制校园欺凌和暴力,有利于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第二,基于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包括“掌握应对校园暴力等相关知识、方法和策略”。了解校园欺凌和暴力相关的法律知识,学法学法守法用法,是培育学生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的重要要求;学会应对校园欺凌和暴力,有利于学生正确处理好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与他人友好相处,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达成健全人格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引导学生从我做起,遵守社会规则和公共道德,共建平安校园,有利于达成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

2.教学难点

掌握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筑牢心灵的防火墙,之所以成为教学难点,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

第一,学生容易被不良诱惑吸引处于青少年期的学生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控力较弱,对不良诱惑有更高的易感性,且好奇心强,喜欢模仿;部分不良诱惑一旦沾染极易成瘾,导致学生难以抵制。

第二,学生容易受同伴压力的影响部分学生交友不慎重,分辨是非能力弱,自身立场不坚定,在同伴压力和盲从心理的驱使下,难以抵制不良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