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我国职业院校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其转型.docx
文件大小:15.79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3.02千字
文档摘要

我国职业院校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其转型

在教育体系的改革下各大学校也在对自身的规模和设备加以扩大和引进,但在不断改革的教育面前出现了诸多的弊端,学校加大了规模设备投入也加大了对资金的需求,在资金财务支出方面给财务工作人员增加了压力,内部机制建立健全能让中职学院为了大力宣传自身教育的优质会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教学方法,多增设优质的课堂内容和课堂新模式,体现出教育的创新和改革。学校的发展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互相牵制、互相约束和互相监督,双方在彼此合作的环节中建立彼此的信任;因此要内外联动机制结合才能做好内部控制。

1我国职业院校内部控制机制的现状和问题

1.1缺乏内部控制意识的完整概念

学校办学模式不断的在进行内部整改,固有的传统办学模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长期累积的过程,要想实现办学模式的转型还需要慢慢渗透。将教育推向市场化是经济改革影响的必然结果。改革的重点首先放在学习的财务制度体系上,而学校的财务监管制度本身就不是特别的严格而导致监管制度形同虚设,内部机制出现混乱等情况的发生。高职作为事业单位,部分领导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由于缺乏相关知识的培训,对内部控制机制认识不到位,在学校内部组织可能出现的组织错误和舞弊现象束手无策。而真正的内部控制机制出现在企业单位较多,企业人员复杂、业务流程多,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是监督和督查员工的关键环节,企业单位对内部控制机制的执行是十分到位的,而且还值得借鉴和学习。

1.2内部财务人员缺乏完整的财务观念

财务观念决定财务行为,缺乏健全的财务观念将会在具体财务问题上犯下致命的错误,财务核算和审计本就比较严格不允许出现任何的差错。因此学校财务问题就成为了校领导的通病,财务部缺乏专业的会计人员,而导致财务部无论是在财务核算方面还是物资供应方面都缺乏规范化和严格化,存在着核算账目表不清晰和财务人员过于主观化和个人化,随意将账目表和对账单混合在一起,对基本的财务严格化和保密化没有基本的概念,形成目前这样的状况。在学校物资管理方面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对物资的采购维修保养等方面存在着大量资金的流失和账目不明的现象,导致账目跟具体的支出不成正比,造成财务制度的混乱。

1.3内部控制管理执行意识差

学校的工作大多都是在轻松的氛围下开展的,缺乏紧迫感和节奏感造成内部新机制的实施不到位是十分正常的现象。职业院校的发展是为了帮助培养国家的建设型人才,但目前我国各大职业院校在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一定的机制和管理弊端。内部机制重要关键点缺乏相应的人手,而内部人员对规则的遵守是寥寥无几。普遍的现状是其实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设立内部控制机构,而小部分院校只设立了内部控制机构而从未真正的执行过,有的只是走走流程居于表面形式,真正的内部控制管理的落实和被执行还需要校领导开始重视。校领导要紧抓内部机制控制的内容和范围,根据制度和规章来办事,而不是领导的一言堂模式。对学校的办学模式进行转型,还需政府单位的帮扶,真正让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到位。

1.4缺乏财务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

当前学校的办学模式一直居于传统的管理办学模式,随着我国教育办学制度的不断改善,更多的将学校办学模式推向市场化和商业化,在划入市场经济的今天如果学校的办学模式还居于传统的办学模式,属于固步自封的现象。将学校办学推向市场经济化是将学校办学看成一场商业的竞争,在商业化办学的今天办学模式缺乏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会将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推向社会的高峰。学校集资除了国家政府拨款,还向银行进行借贷,而借贷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领导在借贷时不考虑风险,是否能按时进行偿不进行考量会导致风险进一步扩大。财务部人员在工作的第一堂课上首先应该学会的是对财务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财务部管理层在工作中缺乏对校领导传达这样的财务风险意识才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

2我国职业院校内部机制的转型过程及建议

2.1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系统

内部控制机制大多出现在企业当中,而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是不完善的。中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将学校办学推向商业化和市场化是一场革命性的改革,展现了学校办学的开放性和多元性,而原本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不完善也随之完善和建立起来,为保证办学能融入市场对会计人员进行相关财务知识的培训,规范财务内部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强化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保证学校资金安全和办学质量,对创收性经费和建设性经费管理意识要不断的加强,避免在资金支出的时候造成资金的浪费,学校要设立培训项目。

2.2执行制度时要权责分明

在国家的职业院校中,不少的职业院校提供了相对应的专项人才,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把我国的职业院校的教育又推向了浪潮的新高度。对学校的内部控制机制人员分工要职责明确、确定自身的工作任务以免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出现权责不清、职责滥用的现象。制度的设立要实现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