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摘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会直接影响珠心算的教学效果。目前的珠心算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的参与度不足,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珠心算课堂的积极性仍是困扰很多一线教师的问题。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出几点措施,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合理利用激励和评价、合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
【关键词】珠心算课堂参与度影响因素有效措施
2013年12月4日,珠算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珠心算是珠算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珠心算教学在全国的日渐普及,学生和家长都意识到珠心算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有效开发其大脑潜能,启迪智慧。当前的珠心算课堂教学模式固定且单一、学生的参与度不足,因此本文将从课堂参与度的角度入手,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展现珠心算课堂的魅力,提高学生珠心算课堂参与度,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一、影响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因素
1.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意识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课堂息息相关。日常的珠心算课堂教学,已经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基本功练习、新授讲解口诀指法、实拨—空拨—看拨—想拨练习。这样固定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珠心算课堂千篇一律,非常沉闷和机械化,学生已经能猜测出教师下面要讲什么内容,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已经失去神秘感,也就没了探究知识的渴望,对珠心算课堂自然也就会失去兴趣,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
2.学生能力水平不同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接受知识能力强,而有的学生则掌握得较慢。掌握快的学生乐于主动参与课堂,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自然就高了,而学得慢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知识,对于新知识一知半解,时间一长,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渐渐成了课堂的观众甚至是“隐形人”,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地听教师讲,逐渐地失去对珠心算的学习兴趣。学习珠心算的欲望降低,课堂的参与度自然也低。
3.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刚开始接触珠心算时,大部分学生对珠心算热情很高,兴趣浓厚。但随着学习难度、训练强度的加大,尤其是到二、三年级的时候,学习的单一性和练习的枯燥性会使部分学生渐渐失去兴趣和耐心,甚至会打退堂鼓,出现厌倦情绪。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珠心算的主动性就会降低,学生之间的珠心算能力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别。
这些都是影响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因素,如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是亟待我们积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措施
1.创情境——激发课堂参与兴趣
兴趣是动力,它能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珠心算的学习中;兴趣是基础,它是诱发学生学习珠心算的良好内驱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到珠心算课堂中。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时,通过播放“喜羊羊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想带我们去一趟智慧之旅”的动画视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导入课堂,能有效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兴趣自然浓厚,注意力的集中让珠心算效果事半功倍,此时再辅以闯关游戏来进行巩固练习,学生兴致盎然。“喜羊羊来到旅行社选车,选用书上的情境图(出示三辆车)。喜羊羊选好了车,那我们就一起向智慧王国出发吧。”“真棒!我们继续向前进。”这样的情境贯穿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注意力高度集中,产生了对新知识的渴望,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
2.重方法——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
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是有差异的,要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差异出发,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以下几点:
(1)制定目标要有层次。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制定出分层目标,使教学目标层次符合各类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自发展,最终达成所制定的目标。
(2)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刚开始学习珠心算,都是进行简单的基本功练习,拨珠动作简单,学生较易理解,学起来也不费力,学生之间差距不太明显。但到了二、三年级,拨珠动作变得复杂,还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进行训练,学生之间的珠心算能力就会渐渐有差距。此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选出竞赛型、普及型学生,对普及型与竞赛型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对于普及型学生,教师教学时以教师示范拨珠、学生模仿拨珠为主,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会拨珠方法;而竞赛型学生则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自主探究拨珠方法。这样的分层教学关注到了各个层次的学生,可以让不同层次学生的珠心算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3)安排练习要有层次。巩固练习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是不同的,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实拨速度快,完成实拨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空拨甚至是想拨,如果是空拨或想拨的题型可以要求实拨检查;而对于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