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任务群:创设沉浸式习作教学真情境
【摘要】写作任务群不循传统习作课堂的陈规旧习,摆脱了教师不会教、学生不会写的窘境。在写作大任务指导下依托完整情境开展语言实践,生成真实交际,推动学生核心素养扎实落地,是任务群理念下小学作文课堂教学探索之路上的一次新尝试。
【关键词】写作任务群情境大任务多活动真交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语文学习任务群”做了如下表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学习任务群是形成核心素养的内容载体,是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是学生必经的学习历程。“大任务”“多活动”“整情境”“真交际”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样态,也将不断变革发展,成为撬动学生核心素养更好落地的“支点”。
一、大任务驱动:定好最近发展起点
维果茨基在《教学过程中的儿童智慧发展》中明确指出,儿童的智力发展状态至少有两种水准:现在的发展水准与“最近发展区”。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对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认知影响教学目标的确立,决定作文任务的设计难度,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实施。因此,教师应通过预写作、课前访谈等形式充分调查,摸清班级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了解儿童“最近发展区”,调整教学难度,设计适切儿童发展的任务。
以“说说心里话”描写心理活动作文教学为例,通过课前访谈,笔者随机邀请10个学生参加“真心话大冒险”游戏,设计了三个真心话测试题:(1)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为什么?(2)你最后悔做的事是什么?简单说一说。(3)你有没有抄过同学作业或考试作弊?笔者还设计了三个大冒险挑战题:(1)10秒钟内说出5个表示心情的词语;(2)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一篇心情日记;(3)现场打电话给爸爸或妈妈说一句“我爱你”。在游戏中观察感受学生的语言表达状态,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再根据学段要求,依托教材,结合实际学情,笔者将“学会在具体情境中真实表达内心”作为大任务,统领驱动活动的设计和交际的实现。
教师只有站在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起点,才能准确地把握学习和发展的良机,制定符合学生最近发展需求的大任务。
二、多活动造境:捕捉学生的情绪爆点
活动是课堂教学不断推进的链条,环环相扣。它也是创设情境的重要载体。而有真实情境的课堂是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真诚和谐的场域。王宁先生认为,“‘情境即真实情境,指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这种语境对学生而言是真的,是他们未来学习和生活中能够遇到的,能引起他们联想,启发他们思考,有助于他们获得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源,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教师可通过活动造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真实情境中参与、体验、交际、表达,并实时关注学生的表达亮点,捕捉情境环节高潮点与学生的情绪爆点,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说真话。
在“说说心里话”习作课中,笔者创设魔术情境,在魔术的大情境里设计层层递进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感受,在与同伴的交际中真实体验。
活动一:读俗语,为魔术情境铺垫。
师:语文学习重在积累,今天我们一起来积累一些句子。
生1: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师:这就是自食其果,但这么一说就很有意思了。
生2: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
师:哎,瞧这大话说的,我们说话要切合实际呢。
生3:吹牛皮不打草稿,说大话不上税。
生4:老师,他这牛皮吹上天了,还不交税。
(同学们哈哈大笑)
活动一中句子的积累是有指向性的,重复读句子,理解句子的含义,读好句子的褒贬情绪,都在为教师会不会魔术这一问题的讨论做铺垫。在关于说话的俗语积累后,学生对教师会不会魔术这个问题是有情绪基础的,而且学生表态时自然能想起并灵活运用积累的新句子,一改往常简单的应答,巧妙地丰富了交际用语,奠定了课堂交际的基础。
活动二:看规则,为情绪积累添火。
学生仔细看魔术表演流程规则,教师关注学生的表情神态,引导学生说出此刻的想法。
师:看你睁着疑惑的眼睛,你想说什么?
生1:规则太难,我更不相信老师会变魔术了。
师:你瞟了我一眼,你想说什么?
生2:我觉得您有可能会,也有可能就是在说大话。
师:你一脸崇拜地看着我,说说你的想法。
生3:我相信老師一定能成功完成魔术,没有理由,你在我心里就是行。
师:不管大家信不信,这就是你们各自的想法。
在这一活动环节中,学生由凭感觉的判断表达过渡到有规则支持的理性思考表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心理进一步发生变化,情绪叠加到了一个小高潮,表达的冲动和欲望更加强烈,此时也正是抓住情绪爆点、写作表达的好时机。
活动三:品教材,为片段写作奠基。
在学生情绪高潮点,表达喷发火山口,通过活动三从教材中学习描写心理的方法。在《巨人的花园》中找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在《穷人》中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