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新素养视野下趣味性作文教学.docx
文件大小:40.94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3.38千字
文档摘要

新素养视野下趣味性作文教学

【摘要】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品德修养等。而游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儿童生理、心理、智力以及品行等各方面的提高。因作文教学在语文新素养中所占比重大,可借用游戏来赋予传统枯燥的作文教学趣味性,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游戏作文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大多数人认为学习与游戏是相互矛盾的。游戏似乎一直是学习的对立面,尽管如今游戏也逐渐被引入教学,但是其在幼儿教学中较为常见,而小学教学中依旧应用较少。

一、作文教学的刻板印象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新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谈到作文,便令教师、家长、学生头疼,教师单一地教授作文,家长过度地重视作文;作文对学生而言不是自由地抒发自我感想,而是枯燥无味地复制。

受应试教育影响,在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让学生作文得到高分,经常会“代”为下笔。何为“代”为下笔?即教师越俎代庖,从选材、立意到列提纲,都一一为学生列出。这样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的作文脱颖而出,更是逼迫孩子将一篇篇优秀作文全部死记硬背下来,最后的结果是,学生开始对作文产生厌恶感,失去了写作文的热情。一味机械地复制,这类急功近利的做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家长、社会将作文固态化,固定了优秀作文的模式,过度注重文字的技巧,而忽略了作文最初的意义——写出心中所想所感。据统计,80%以上的小学生惧怕写作文,20%的小学生根本不知如何写,每当提笔,学生总会抓耳挠腮、紧锁眉头。

二、发现写作的乐趣

抛开作文中的各种写作技巧,首先要让学生不畏惧作文,让写作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教师应帮助学生发现写作中的乐趣。

(一)语言的乐趣

语文教学离不开语言,语文教师的语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课的成效。作文课上,许多学生觉得教师的语言无趣、枯燥,所以要让学生乐于写作,教师就要让他们体会到写作中的乐趣。

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引起学生对作文的关注,例如,统编版语文三年级有关“写话”的习作,教师不妨在正式讲课之前为学生讲述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女孩叫阿苏,有一天她来到一座寺庙游玩,在庙里遇到一个小和尚。

阿苏见到小和尚,就伸出一根手指,对他比了个“1”。小和尚看了,就伸出了五根手指,比了个“5”,又微笑着对阿苏伸出一个拳头。阿苏看了后,就对小和尚挥了挥手。两个人相视一笑,面带微笑地走了。旁人看不懂他们打手势的意思,便问小和尚,小和尚说,小女孩问他每天参拜佛祖几次,他回答5次。接着,他握拳是鼓励小女孩要坚定自己的信仰,挥手是表示没问题。

这个幽默的小故事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对话的重要性,了解到只有通过清晰的对话才可以将所要表现的思想清楚地传递给对方。传统教学中,教师会反复强调要将对话内容讲清楚,但学生听不进,也不愿写,所以不如开场以幽默的小故事来启发学生,让学生自然地意识到“对话习作”的要点。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习作不再是被迫写,而是带着兴趣去写。

(二)方式的多样

教学应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现在的习作课基本是学生端坐在座位上,负责将台上教师滔滔不绝的授课内容全部记住,从而复制出一篇又一篇合格的作文。

习作课有时是枯燥、无趣的。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六题目是“这儿真美”,目的是让学生观察一处景色,将见到的美丽景色描写出来。教师何不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到校园的操场一角,让学生自由观察秋天的跑道边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学生不仅会积极地去寻找、发现,如秋天跑道边的马褂树的叶子换上了新装,土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毛毯,蚂蚁正忙着搬运食物过冬等,而且乐于将所见所感写出来。这样一来,习作不再是被动地写,而是主动地抒发。当然教师在进行户外教学前,可以先讲解一些关于本次习作的写作注意点,让学生了解去户外要注意观察哪些事物,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发现。

小学各个年级的习作都涉及人物外貌描写,教师应该如何教学?可以采取多样的方式介绍人物,例如,教师可制作贴画板,将一些具有突出特点的卡通人物分解,让学生自主地为他们添上外形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适当地提示,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为人物添加特征时便会自然而然地注意到该抓住哪些细节,忽略哪些细节。在随后的教学中,教师只需要简单地指导,简单介绍人物外貌的描写方式。

(三)平时的熏陶

许多学生都会遇到下笔难的困难。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语言的积累,需要经历长期的过程。因此,日常的积累与熏陶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此处的积累绝不是一些作文书中的语言积累。这类应试作文只会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