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主题作文素材摘抄高中
曹操的生平事迹
1.官渡之战: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绍十万大军。这场战役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曹操采用许攸奇袭乌巢的计策,烧毁袁绍粮草辎重,大破袁军。此役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坚实基础,展现了曹操卓越的军事才能、果敢的决策力和非凡的胆识。
2.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将汉献帝迎至许昌,以天子之名发号施令。这一举措使他在政治上占据了极大优势,获得了正统地位,师出有名地征讨各方诸侯。虽遭人诟病,但从战略角度看,是极为高明的政治手段,体现了曹操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把握机遇的能力。
3.赤壁之战:曹操率二十万大军(号称八十万)南下,企图一举统一天下。然而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军的顽强抵抗,最终因不熟悉水战、中了连环计等原因,大败而归。赤壁之战是曹操军事生涯的重大挫折,却也反映出他在统一过程中所面临的艰难险阻以及决策失误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从侧面凸显出他敢于冒险、勇于进取却也偶有疏失的复杂性格。
曹操的文学成就
1.诗歌风格:曹操的诗歌慷慨悲凉、意境雄浑。如《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生动的比喻,展现出曹操即便到了晚年,依然雄心勃勃、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绘出大海的壮阔景象,意境开阔,尽显诗人的豪迈气魄,体现了建安文学“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特点。
2.文学贡献:曹操对建安文学的繁荣起到了推动作用。他身边聚集了众多文人,如“建安七子”等,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在他的倡导和影响下,当时文学创作氛围浓厚,作品风格刚健质朴,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民疾苦,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留下了宝贵财富。
曹操的人物评价
1.正面评价
-“治世之能臣”:曹操在政治上推行屯田制,恢复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整顿吏治,选拔人才不论出身,唯才是举,使许多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军事上,他南征北战,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结束了该地区长期的战乱局面,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曹操具有雄才大略,他目光远大,深知天下大势,懂得权衡利弊,把握时机。在乱世中崛起,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智慧,逐渐建立起强大的势力,成为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
2.负面评价
-“乱世之奸雄”:曹操生性多疑,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例如,他误杀吕伯奢一家,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样自私冷酷的话,让他的形象蒙上了一层奸恶的色彩。在政治上,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行为被视为篡汉的前奏,违背了传统的君臣伦理观念。
相关名言警句
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2.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所说)
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