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流水线上经标准化组装的预制零件缩短了工期、厨房里拆包即烹的预制菜简化了操作、社交平台上定时发送的预制内容精心维护了形象……现代社会,“预制”的方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那么,“预制”是否能帮助我们攻略人生?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理解预制,享受人生
1生活中,“预制”正渗透每个角落。预制模版,预制菜,这些预制工具看似在攻略效率,但目光放大,预制能否如流水线加速生产一般,“攻略”我们复杂而独特的人生?我明确否定。预制可以局部优化,却永远触及不到人生的内核。
2回归本源,“预制”是预先完成部分工序,提供一个可复用的基础框架或半成品。它是追求效率的产物,就像汉代陶器模具,工匠预先烧制好模具,却仍需亲手填入陶土、控制火候,终得的器物之美,仍源于匠人的技艺灌注。预制模具只提供形制基础,核心价值在于匠人赋予的灵魂。此为其一。
3而当今的“预制思维”,将这种工业化逻辑迁入了生活。它本身具有显著价值,比如?预制菜节省时间,预制模板让职场新人快速上手。这种预制工具的核心优势在于减少重复劳动,使多余的精力聚焦于更重要的目标,譬如创造力。?
4所以问题不在于预制本身,而在于我们对其过度依赖了。当我们用预制菜代替了在厨房的探索,当模板成了表达的唯一方式,当预制的标准化的“人设”挤压了真实的喜怒哀乐……在用预制“完成”生活时,我们却主动牺牲了体验和思考的过程。此为其二。
5更进一步,人生的魅力恰在于其不确定性,而预制依赖的是一种可预测的输入和标准化的输出。可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巧克力是什么味道”,这种未知的惊喜和挑战是预制框架无法容纳的。?明朝的八股文之弊,不在于其格式是一种“预制”,更在于它被权力异化为一种思想模具,用标准化答案扼杀了所有独立见解的可能。?到了现代,算法编织着信息茧房,预制从辅助变为主宰,从提供框架变为规定答案……它成了自由的牢笼,阻碍我们遭遇真实世界的复杂和人生的厚度。此为其三。
6因此,认清预制的工具边界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善用预制提供的效率与便利,但它永远无法替代生命中的试错与领悟,也无法预制出应对无常命运的勇气。?唯有勇敢走入厨房调试咸淡,在社交平台书写发自肺腑的文字,我们才能在预制提供的“半成品”基础上,注入属于个体的生命力与创造。?人生没有标准答案,预制也永远给不了我们攻略人生的答案。
7人生是宏大的叙事。让我们已知的框架中,亲手书写不可复制的灵魂篇章。在有效率却不忘深度的人生旅程中,诗意栖居,活出无法被预制所攻略的、饱满而独特的人生。
理性预制,拥抱不确定的人生
?1“预制”即提前处理、准备。现代社会,“预制”的方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譬如预制菜,预制零件,预制朋友圈等。随着“预制”的盛行,不少人甚至试图用“预制”的方式来攻略人生,而我以为,“预制”不能帮助我们攻略人生,我们应当合理使用“预制”,拥抱真实的、充满不确定性的人生。
?2诚然,预制零件提高了生产效率、简化了操作;预制菜使生活更加便捷;预制朋友圈避免了意外情况发生,消除了不确定性。总的来说,“预制”提高了人们生活的效率,减少了人生的不确定性,但欲通过这种方式来攻略人生,只能反应工具理性在现代社会中的泛滥以及人们内心理性的自负。
?3海德格尔说:“人是被抛入人间的能力有限的受造之物。”而人生是复杂而无常的,人想要过上完全预制的人生,消解一切的不确定性,显然是痴人说梦。再者,预制只是一种追求美好人生的方式,它是手段,是通向美好人生的桥梁而非目的,而人是不能栖居在桥梁之上的,即人无法只通过预制来攻略人生。
?4进一步说,预制非但不能助人攻略人生,还会使人被异化。由于过度预制生活,不少人的生活变得相似,人们开始像机器人一样生活,千篇一律,失去了生命的独特性。相反地,生活中有许多快乐与幸福正是来自于生活的不确定性,正如《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收益》一书中写道:“我们就需要一些随机性、不确定性和非致命性的挫折等来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而预制恰好极大地减少了这些东西,尤其是风险、挫折等。尼采说:“那些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如果不经历挫折与磨难,不独自面对并接受不确定性,人就如温室中的花朵一般,无法成长;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人也只有从挫折与意外中才可能收获价值。
??5揆诸当下,越来越多的人乐于预制自己的生活,何时学习、何时工作、何时运动、何时休息,人们自以为精确地安排了人生,节省了精力,实则不知不觉中将人生标准化,将自己的灵魂大众化,丢失了探索与冒险的勇气。预制菜和预制零件体现人们对便利的追求,但却导致品质下降,是对“善”的违背;预制朋友圈是对美的追求,然而预制行为之劳累也“使人凋朱颜”,这不仅违背了“真”,也违背了“美”,可见“预制”这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