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让每一个生命美丽绽放.docx
文件大小:40.72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3.23千字
文档摘要

让每一个生命美丽绽放

【摘要】融合教育主张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和正常发展的同伴一起参加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发展其潜能。实施融合教育课程,最终的目的是让特殊学生身上“特殊”的标签渐渐褪去,在丰富的课程生活中与普通学生一起读书、一同生活,慢慢融入五彩斑斓的校园生活。

【关键词】精准评估优先悦纳适度调整共同发展

随着融合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学生的多种特殊教育需求逐渐被关注和重视。面对普特融合教育新形态,通源小学大力推进融合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将原本分散、孤立的课程要素合理整合为关系密切、结构协调的有机体,并以课程清单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由他们自主选择,满足每一个个体学习、生活和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一、精准评估是融合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的前提

融合教育始于特殊需要学生的甄选、鉴定、分类。《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中指出: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促进医教结合,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加强专业人员的配备与合作,提高残疾学生评估鉴定、入学安置、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健全残疾儿童入学评估机制,完善教育安置办法。精准评估有助于教师与家长制订适宜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得到更加适切的发展。

(一)入学课程

学校在每年九月份组织一年级新生参加“我是小学生啦!”入学课程。资源教师和特教巡回指导教师以及班主任等共同商讨和规划活动项目,依据学生活动表现,系统、具体地分析每个新生在視觉、听觉、记忆力、逻辑推理能力、捏力、握力、背拉力等学业适应的基础能力,尽早识别基础能力薄弱的学生。

(二)摸底筛查

学生入学一段时间后,开展筛查工作,让家长、教师填写“SNAP-IV26项父母和教师评定量表”“学生学校适应观察表”,分析疑似学生在注意力、书写、听讲、社会交往、认知、运动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形成适应情况分析。

(三)个案研判

由资源教师主持,邀请学生家长、行政人员、特殊教育专业人士、任课教师等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人员参加,就学生的能力和问题提出整体干预意见,并形成个别化教育计划。

二、优先悦纳是融合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的关键

融合教育其实质是善待每一个生命个体,关注每一个生命价值,开启每一个生命智慧,成就每一个生命梦想。对于特殊需要学生实施“四优先”悦纳行动。

(一)优先介入

安排有爱心、责任心强的骨干教师担任特殊需要学生的任课教师,并要求正副班主任优先“三了解”,即在家访中了解学生的家庭与生活状况、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了解学生的病因障碍,为随后的个别化教学打下基础。

(二)优先安排

特殊教育学生的座位,由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共同协商,兼顾科学与关爱,同时各班以此为教育资源,在学生中进行互助爱心教育,安排正常发展的学生轮流与他们同桌,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三)优先展示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多采用“鼓励+帮助”的方式,调动特殊需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获得感,让他们也有机会展示学习成果。

(四)优先选择

根据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兴趣爱好,优先让特殊需要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

三、适度调整是融合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的核心

课程,从某种角度来讲就是学生的生命旅程。融合教育课程设置以回归学生为逻辑起点,尊重学生认知与发展的特点,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适宜的教育。

我们在立足上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突出校本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差异性、创新性和可选择性,针对学生的特点,区别对待,按需施教,使每一个特殊需要学生在语言发展、心智活动、情感意志及交往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学校的校本课程主要包括生命课程、智识课程、技艺课程、运动课程、实践课程五大板块。

(一)生命课程板块

我们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学生懂得生命的宝贵,我们开设了生命与安全课程、彩丝带公益课程、生命成长课程等。在开展生命成长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不同活动:起源篇,探寻生命的起源,感受生命的神奇;励志篇,采访家乡名人,寻访名人足迹,感受家乡文化,获得成长力量;探索篇,走进大自然,走近科学;感恩篇,阅读亲情文章,亲子互动写信,尝试当家一天;展示篇,展示学生作品和举行成长仪式。我们引导特殊需要学生根据活动清单,积极参与,不断激发其潜能。

(二)智识课程板块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思维,我们开设了绘本阅读课程、读写绘课程等。

(三)技艺课程板块

为了培养学生生活的必备技能和对美的欣赏,我们开设了生活技能课程、扬长课程等。

(四)运动课程板块

为了使学生能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生活习惯,体验生命的活力,提升生命的质量,我们开设了课间游戏课程、花样操课程等。

(五)实践课程板块

为了培养学生人人乐参与,个个爱动手,善于合作,勤劳创造的精神,我们开设了绿意种植课程、舌尖上的传统美食课程、春日寻芳课程、劳技嘉年华课程、棉花朵朵开课程等。

课程实施时,我们依据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