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学习真评价
【摘要】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倡导让学生真学习,但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被学习“伪学习”“虚学习”等现象依然存在。要判断学生是“假学习”还是“真学习”,需要教师研究探索出适用于课堂“真学习”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真实、全面的评价,从而判断学生是否开展了真学习。
【关键词】课堂真学习评价
近年来,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教师的评价意识也在提升。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评价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评价中,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评价标准不清晰,导致评价比较随意;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关系影响评价结果的公正;三是评价方式过时,影响评价的力度;四是评价广度不够,致使组内成员课上滥竽充数。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而且现在所倡导的真学习的课堂评价是贯穿于整个真学习的活动过程的,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估,而且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以,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优化课堂评价,让评价客观公正,让学生心悦诚服,同时发挥评价应有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真学习的发生。
一、明确的评价任务是真学习的“导航仪”
衡量学生真学习的基本指标是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索未知世界,就像我们自驾旅行时会用GPS来定位,根据导航反馈的信息来帮助我们判断位置和前行的路线。教学不也是这样吗?对学习目标的评价,就好比GPS。在课堂上,教师同样需要搜集学生学习状况的完整信息,从而判断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我们会设计特定的评价任务,经历“提出任务—解决问题—搜集信息”的过程,以评价学生真学习的达成情况。以“快乐足球”选题指导课为例,为了采集课堂教学的研究数据,我们选择了同年级学业水平接近的两个班级进行比对实验。在两个水平相近的班级中,实施新授课教学。前者教师按“提出问题—筛选问题—归纳主题”的一般流程开展新授课教学,结果只有8名学生能提出问题,而且其中有些问题重复或类似,以致教师不得不自己补充一些问题。显然,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扮演着听众的角色,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后来,我们重新设计了评价任务:
任务一:提出问题。关于足球,把你想研究的问题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注意,问题要明确、具体,表达要清楚、通顺。我们来比一比,提问题总量最多的小组可以得到2颗五角星,活动时,纪律最好的小组也可以得到1颗五角星。
任务二:筛选问题。在组长的带领下,按顺序读一读你写的问题,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按屏幕上的选题原则整理自己提出的问题。最先完成的小组奖励2颗五角星,按时完成的小组奖励1颗五角星,纪律好的小组也奖励1颗五角星,筛选全过的小组奖励2颗五角星。
明确的评价任务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大大提高,教师也可以通过各小组的得星情况清楚的了解学情。
所以我们要把评价和教学结合在一起,根据教学目标匹配合适的评价任务,在落实任务的同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检测并促进学生的真学习。
二、清晰的评价标准是真学习的“指路灯”
评价标准是课堂评价的起点。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评价往往指向两个维度,一是指向调节课堂秩序,二是指向学习任务的达成。由此,我们制订评价标准也应该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
(一)指向课堂秩序的评价
指向课堂秩序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如参与活动的态度、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情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优点与缺点等。评价标准的设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活动有序
小学生容易激动,特别是上活动课,如果不加约束而放任自流,很有可能整节课失控,毫无秩序可言。乱糟糟的课堂纪律,势必影响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要想让活动课有序,就必须保证活动课的纪律,这是学生在活动中真探究、真学习的前提。
2.举手发言
不管是活动课还是普通的教学课堂,我们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少,所以将积极举手发言列为评价标准之一,可以大大激发学生举手发言的热情,也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良好的真学习的品质。
3.积极参与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小组活动中,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做到自始至终积极参与,往往到最后是由小组中能力特别强的几个学生完成活动任务,其他学生则成为看客。所以将“积极参与”纳入评价标准,可以提高学生小组合作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带动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让综合实践活动课井然有序。
(二)指向学习任务的课堂评价
相比较而言,指向学习任务的课堂评价与真学习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一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情况打分,而是为了给学生增加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深度学习,最终达成真学习。其评价标准要结合学生的学习任务来制订。
1.评价标准有层次
制订评价标准不能脱离《江苏省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