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本科课程论文/作业(过程性考核)
论文题目或要求《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探寻华夏思想长河
课程名称中国思想史学期2025年春季学期
姓名学号
专业年级
任课教师董灏智年月
本科课程论文/作业评价标准
指标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分值)
得分
A
B
C
D
规范
是否能够按照作业要求完成抄写,做到内容无错漏,字迹清晰,规范装订。
60-46
45-31
30-16
15-0
整洁
是否能够在抄写中做到书写认真,文本整洁美观。
40-31
30-21
20-11
10-0
评阅教师签名:
年月日
总分:
备注:此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15%。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制
PAGE
PAGE2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探寻华夏思想长河
摘要:本文是对钱穆先生《中国思想史》的读书笔记。以《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方法为指引,通过通览、检视、分析和主题阅读等步骤,深入探究该书。书中以时间为线索、思想流派和人物为脉络,展现中国思想发展历程。阅读过程中剖析了儒家、道家等流派思想,探究思想发展动因,并与西方思想对比。主题阅读拓展了视野,最终深刻认识到中国思想对民族的重要性,同时提升了自身阅读能力与思维深度。?
关键词:《中国思想史》;钱穆;阅读方法;思想流派;中西思想比较
引言:
在阅读的漫漫征途中,每一本经典都是一座智慧的宝库,等待着我们用恰当的方法去开启。《如何阅读一本书》恰似一把精巧的钥匙,为我们提供了系统而深入的阅读指引。当我带着这些方法,踏入钱穆先生的《中国思想史》时,一场跨越时空、与华夏历代思想大家对话的奇妙之旅就此展开钱穆.《中国思想史》[M].九州出版社,2011:45-47,78-82.。
钱穆.《中国思想史》[M].九州出版社,2011:45-47,78-82.
通览全景——初窥思想长河轮廓
按照《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指引,阅读伊始,我先对《中国思想史》进行了整体的浏览。这本由九州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的著作,是钱穆先生应张其昀之约,于1950-1951年间撰写完成,并在1977年作了增添校订再版。从封面到目录,从前言到后记,我快速扫描,试图把握全书的大致架构钱穆在书中对秦汉时期思想与政治关系有详细论述,见《中国思想史》112-115.。
钱穆在书中对秦汉时期思想与政治关系有详细论述,见《中国思想史》112-115.
书中以时间为经,从春秋时期写起,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明,直至近代,将中国数千年的思想发展历程徐徐铺陈开来;以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为纬,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一众思想巨擘的观点主张在历史的舞台上依次登场。通过目录,我初步了解到每个章节聚焦的核心思想与关键人物,仿佛看到一条思想的长河,众多支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汇入,共同奔腾向前,形成了波澜壮阔的中国思想史画卷。这一整体的鸟瞰,为我后续深入阅读奠定了基础,让我明白自己将在这条思想长河中探寻哪些重要的节点与脉络关于中西方思想差异的比较,可参见《中国思想史》序言部分.
关于中西方思想差异的比较,可参见《中国思想史》序言部分.
在基础阅读阶段,我如同一位谨慎的航道疏浚者,逐字逐句研读,力求清除文字理解上的障碍,让思想的河流能够顺畅流淌。钱穆先生的文字虽力求简易通俗,但由于所涉思想博大精深,且跨越久远的历史时空,仍有不少需要细细琢磨之处。
例如,在解读孔子思想时,先生提到“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但“仁”的内涵丰富而微妙。书中记载孔子对不同弟子问“仁”的回答各异,这就需要我深入思考,结合当时的语境与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去理解“仁”在不同情境下的侧重点。再如,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短短几字,却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钱穆先生在书中的阐释让我反复咀嚼,逐渐领悟到道家对宇宙本源和自然规律那种难以言表却又深刻影响中国思想发展的独特认知。通过对这些文字的仔细研读,我逐步疏通了理解的航道,开始能沿着思想的水流前行,感受其初步的力量与方向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商务印书馆,1994:32-35.。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商务印书馆,1994:32-35.
检视阅读——俯瞰思想森林全貌
在这一阶段,我如同一位站在山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