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艺术概论考试大纲.docx
文件大小:15.48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1.57千字
文档摘要

《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说明:

要求深入理解艺术的本质、发展历程、分类、创作过程和欣赏方式,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对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角色、艺术活动、艺术生产以及审美体验进行深入分析。试卷内容占分比艺术本质约10%,艺术发展约10%,艺术门类约15%,艺术创造约25%,艺术作品约25%,艺术接受约15%。

一、艺术本质

在深入分析艺术的多维本质时,我们应从社会、认识及审美三个相互交织的层面进行探讨。这些层面共同塑造了艺术的独特面貌和内在特征。

(一)艺术的社会本质

1.艺术与意识形态

2.艺术与政治

3.艺术与道德

4.艺术与宗教

5.艺术与哲学

6.艺术与科学

7.艺术与社会生活

8.艺术与社会生产

(二)艺术的认识本质

1.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2.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

3.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

(三)艺术的审美本质

1.艺术与美的关系

2.艺术的审美本质

3.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与地位

二、艺术发展

理解艺术发生和发展的状况,掌握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艺术发展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一)艺术发生

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学说:

1.模仿发生说

2.游戏发生说

3.表现发生说

4.巫术发生说

5.劳动发生说

(二)艺术的客观规律

1.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2.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

三、艺术门类

掌握艺术分类的基础和技巧,理解各艺术类别的定义和特征,了解不同艺术类型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一)艺术的分类

艺术的分类,因视角和标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

艺术的形态可以依据其存在方式来分类,主要分为空间艺术、时间艺术和时空艺术。

艺术的感知方式可分为四类: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视听艺术和想象艺术。

艺术的创造方式分为四大类: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4.其他分类。

(二)主要艺术门类

1.美术

2.音乐

3.舞蹈

4.戏剧

5.摄影

6.电影与电视

7.文学

8.建筑与园林

9.其他艺术门类

(三)各门艺术之间的关系

1.各种艺术的相互联系

2.艺术在分化与综合中发展

四、艺术创作

探讨艺术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强调艺术家的主体性及其艺术修养的重要性。分析艺术创作过程及心理和思维活动的基本特征。介绍各种艺术创作方法、流派与思潮。

(一)创造主体——艺术家

1.艺术家与社会

2.艺术家的主体性

3.艺术家的修养

(二)艺术创造活动

1.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过程可以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三个阶段。

2.艺术创造中的心理机制和艺术思维

(三)艺术的创作方法与流派、思潮

1.艺术创作方法

2.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五、艺术作品

掌握艺术作品的关键构成,理解其属性,并深刻领会其艺术美的独特性。

(一)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

1.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认识

2.艺术作品的内容

3.艺术作品的形式

4.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二)艺术作品的相关属性

1.艺术作品的意蕴、意境与风格

2.艺术作品的格调与品位

(三)艺术作品的艺术美

1.艺术美的根源

2.艺术美的条件

3.艺术美的特征

六、艺术接受

深入探究艺术接受的本质和特征,理解艺术接受与传播的社会环境——即艺术世界。掌握艺术接受的内在流程以及社会功能,对艺术审美教育有基本认识。

(一)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节

1.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

2.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

3.艺术批评

(二)艺术欣赏

1.艺术欣赏的性质与特征

2.艺术欣赏的过程

3.共鸣与共同美感

(三)艺术的审美教育

1.艺术的社会功能

2.艺术审美教育

3.艺术审美教育的意义

主编的《艺术概论》由出版。2010

2.主编:《艺术学概论》(第二版),北京,,2019年4月?

3.主编:《艺术概论》(第二版),北京:高等,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