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河池市直遴选面试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题)
1、2016年3月,网传江西南昌某些地区出现“拐小孩”并且“割肾”、“盗取器官”的假消息。中旬,广东省一些地区的微信朋友圈中又出现了几起抢孩子的假消息。对于网络谣言频频出现,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网络谣言频频出现,危害极大。一方面,像“拐小孩”“割肾”等谣言会引起民众恐慌,破坏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另一方面,会干扰正常的信息传播,降低公众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究其原因,一是部分网民缺乏媒介素养,盲目传播不实信息;二是网络平台监管不力,缺乏有效的审核机制;三是造谣成本低、代价小。对此,政府应加强法治建设,加大对造谣者的惩处力度;网络平台要强化责任,做好信息审核;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网民辨别谣言的能力。
【解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程度的提高,网络谣言越来越多,不仅污染了网络环境,降低了网络诚信,也给社会的安定和谐带来了极大隐患。首先,网络谣言对民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干扰。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手机上网的人数急剧增加,几乎每一个人均可通过移动网络而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发布者,所以,网络中的一个不负责任的谣言,非常容易成为民众恐慌的爆发点,给民众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其次,网络谣言不断摧毁社会信任体系。网络谣言通过瓦解事实真相的方式,对社会信任体系产生摧毁性的巨大负面作用,一些社会的阴暗面被无限制地放大、扩散,从而不断导致矛盾的激化,甚至无中生有进行恶意的攻击,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极大的威胁,让民众对政府和社会丧失信心。最后,网络谣言严重损害政府形象。网络谣言严重损害政府形象。网络信息毕竟无法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事件的全貌,当遇到一些公共安全事件时,网络谣言以其片面性和强烈的批判指向性,使政府形象受到极大损害。谣言止于智者。要想削弱网络谣言的不良影响,需要政府、媒体、社会大众等主体的共同努力。从政府部门来说,应该积极采取措施让信息透明。人们容易受到网络谣言的影响主要原因是没有及时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如果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将事实公之于众,必将使谣言无立足之地。从媒体方面来说,大众传媒要正确引导公众认知方向,主动核实信息真伪,及时反馈辟谣,让主流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真实信息的重要渠道。从执法部门来说,切实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法律管制。网络并不是法外之地,必须通过法律途径对网络谣言进行有效的规制,实现“依法治谣”。从社会大众来说,切实提高自身对网络信息的辨别意识与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引导网民理性看待网络谣言,并且做到在日常的生活和上网活动中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尽量从受众的视角降低网络谣言造成的危害,做一名网络谣言的终结者。
2、上级领导交给你一项任务,要求你就“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这个主题写一篇调研报告。你如何完成这项任务?
【答案】:1)与领导沟通交流,了解写该调研报告的目的与意图。(2)广泛收集资料与信息,做到胸中有数。(3)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工作人员交流情况,征求意见。(4)组织有代表性的基层单位和经济界人士召开座谈会。(5)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紧扣主题,重点突出,力求创新,高质量地完成调研报告。
【解析】这道公务员面试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于完成特定主题调研报告任务的规划与执行能力,核心在于展现考生在信息收集、沟通协调以及成果输出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题干分析上级领导布置了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主题撰写调研报告的任务。这要求考生具备组织协调、调研分析和文字撰写等多方面能力,能够系统地完成从前期准备到最终报告形成的整个流程。答案分析与领导沟通交流,了解写该调研报告的目的与意图:这是完成任务的基础步骤。与领导沟通能明确调研报告的方向、重点和预期成果,避免后续工作出现偏差。只有充分理解领导的需求,才能使调研报告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后续工作提供清晰的指导。广泛收集资料与信息,做到胸中有数:广泛收集资料是深入了解“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主题的关键。通过查阅政策文件、新闻报道、学术研究等多种渠道,能全面掌握当前经济发展环境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这样在撰写报告时才能有丰富的素材支撑,使报告更具说服力。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工作人员交流情况,征求意见: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对当地经济发展环境有实际的了解和工作经验。与他们交流情况、征求意见,能够获取第一手的信息和专业的观点,弥补自身知识和经验的不足。这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提出更具可行性的建议。组织有代表性的基层单位和经济界人士召开座谈会:基层单位和经济界人士是经济发展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实际感受和需求能反映出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组织座谈会可以让他们充分表达意见和建议,使调研报告更贴近实际情况,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紧扣主题,重点突出,力求创新,高质量地完成调研